杜鵑花

白玫瑰

Nov 05 2025
戴了手腕支架後,因為不能轉手腕,所以感覺有點改善,但除下支架疼痛馬上出現。
這種漂亮的黃花叫勳章菊,網上說是雜草,有害生態!

這種鳥叫蜜鳥 Tui, 是紐西蘭獨有的,身上有一團白毛,很易辨認。不過,網上這樣介紹:「牠們是紐西蘭最吵雜的鳴禽之一,以其悅耳的鳴聲聞名,鳴聲中混合了喀噠聲、哨聲和鐘聲。 」

今晚是超級月亮, 可惜雲太多,加上手機水平所限,但也算看到月球表面。

這星期大學考完試,學年結束了,明年二月底是新學年,一切歸於平靜。
Nov 04 2025
剛公佈的QS亞洲大學排名,中國香港大學位居第一,可喜可賀。北京大學屈居第二,新加坡國立大學及南洋理工大學並列第三。中國香港科技大學第六,中國香港中文大學及中國香港城市大學並列第七,中國香港理工大學第十。
奇怪,六月份公佈的QS全球大學排名,新加坡國立大學居全球第八,亞洲之冠,中國香港大學僅列全球十一;不足半年,中國香港大學已扒頭,足證中國香港由治及興,加速中。
我懷念已消失的香港大學學生會(1912-2021)的有校徽的3*5卡片、米黃色的筆記紙、筆記簿、有兩間黃色的藍色毛衣、以及米袋… 現在中國香港大學好像有個購物站,但學生會三個字恐怕已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了。
以下只供憑弔用。我讀書的年代,可能好像大概應該只有英文版:
Nov 04 2025
昨天又去看物理治療了,這次看的是 Hand Therapist, 據了解是物理治療的一種,專注肩膊到手指的部分。
她做了些檢查,然後建議我戴個支架固定手腕,目的是防止做一些痛的動作。她說要長時間佩戴,睡覺也要。我就試試兩個星期吧。保險應該包物理治療,但是否包這個支架就說不準,這個小東西要港幣近400元。

這種叫寶石花,十分漂亮,網上說能耐風,這在威靈頓是生存之道。

這是在山邊草叢找到的,原來是蒲公英。

Oct 28 2025
備受中央天經地義關心重視、展現中國香港三至七旬老人高風亮節退位讓賢的立法會選舉即將舉行,可惜,我不在中國香港,「留滯周南,不得與從事」,雖不至於「發憤且卒」,但未能躬逢盛會,殊為憾事。
據說,政府要員紛紛擸髮以廣宣傳,我查了一下中國香港中文大學的漢語多功能字庫,謂「立」字正讀為lap,laap為異讀;又據粵音資料集叢,以lap音為正讀的比laap音多。要再研究一下。
漢語多功能字庫

粵音資料集叢

Oct 28 2025
昨晚一夜大風,步履不穩,尚幸身型夠笨重,仍能安全到家。
今早天色明朗,但氣溫下降,是典型的冷鋒現象吧。午後行雷閃電大雨落雹,現在天色漸漸明朗了。我還是第一次在這裡看到落雹,是否對偉大征程的預兆,我輩不觀天象,不信神棍,不懂。
今早沒有風,趁機拍了些花。據谷歌,紅色的叫 Cistus Sunset (巖薔薇),白色的叫 Daisy flower (非洲雛菊)。


Oct 27 2025
明明已是夏天,但每天仍要穿羽絨,羅文激光中云光加熱就等於火,是耶非耶,吾未知也,但風加雨就可能等於雪,頂著風雨上學去,有點難。從中國香港買了一把遮,用不了一分鐘就報銷了。還是山城出品的遮比較牢固,仍勉強可用。
今天是勞動節假期,我和我的同學們如常回校。圖書館沒有開,但仍有三幾個學生在走廊讀書。走廊是公共地方,人來人往,其實並不適合讀書。不過那裡有自然光,每個位都有枱燈,又可叉電,噪音可能比圖書館還要少。
這花學名叫Entelea arborescens,維基沒有中文名,百度百科有,叫三裂椴,並注明中國香港嘉道理農場從紐西蘭引進,但查三裂椴,卻說是動物!!!這花毛利土名叫 Whau, 毛利文 Wh 發 f 音,我估用中國廣東話講 “花” 他們也許聽得明。

Oct 25 2025
天文臺預告星期一又颳大風,適逢是勞動節假期,有點掃興。前兩天才發過紅色颶風警告,這次不知嚴重程度如何了。
雖然風大,但現在仍是花季,不同的花有不同的開花時間,最近在路邊看到這兩種花,都漂亮(名字是谷歌搜得,不知對否。):
天竺葵

金光菊

花開有時,花落有時,塵歸塵,土歸土,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獻身中國香港的三四五六七旬老人,功成身退,高風亮節,令人欽佩。魯迅1933悼楊銓詩云: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現在又治又興,毋須又淚又哭,花開花落兩由之,只宜滄海一聲笑。
禮記禮運云: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方今之世,大道已行,天下為公,新老交替,賢能輩出,終用長養,自力更新,無淚可灑,無民可哭,花開花落兩由之。
昨天蒙南韓同學相邀,赴學校查經班,全是中日韓人,中國香港人佔近半。久未參與此類活動,有點不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