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日常

我輩活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高質量確立維護自信的新時代,新時代彎道超車高歌猛進一日千里。

想當年,中學時仍是用 Four Figure Table 對數表學計數,會考剛開放准許帶計數機入試場。大學時代,一切手寫,未見過電腦。初出道教書,計分時仍是用計數機,有教師用BASIC寫程式處理成績,令人嘆為觀止。九十年代初,可以上網了,用 9.6K modem 上網,DOS介面為主,我參與的網上世界主要是論壇之類。不久,Windows的圖像系統,Netscape等瀏覽器,各款電郵工具, 世界變成了地球村。手提電話、流動通訊,雲端服務的出現,突破了時空限制,文件影音秒速傳送,千里秒達。AI是科技的又一質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生活更便利。

這一兩年AI變成了日常工具,但用的工具和場景也隨時代轉變。以往要用上貴價專門軟件來完成的工作,現在更平更快。

學習語文時,利用AI翻譯和解答問題。我用的仍是 Monica。首先,讀的番文可能來自書本,先擷取圖像,然後上載 Monica (我選用其中的 Sonnet 4 模型)。我預先製訂了常用的 prompt,例如叫它分兩欄,左欄是用OCR認圖取字,右欄是英文翻譯。OCR基本沒有錯誤,比ABBYY優勝,翻譯也不會走樣,完勝谷歌翻譯。一些費時的小任務,例如把一段拉丁文的 long vowel 加上標記,以前找不到工具,現在一般AI都勝任愉快。Monica可設定highlight工具,以鼠標選字,可以做其他任務。例如我讀到某字,不懂,只須highlight, 就可以按我的要求詳加分析,字義,字根、各種文法內容,以及語法標記。重點是:按我的要求。例如我會要求它指出根據哪些標記作出分析,舉一可以反三。遇到其他問題時,可以用Perplexity搜尋答案,回答詳盡有條理,也標出引用出處。有需要時我會比較其他AI,例如ChatGPT等。必須指出,AI會錯的,貨比三家安全些。最近學習Coptic,文法奇怪,我覺得 Perplexity 解釋不錯,有利自學。

要偷懶的話,把一大堆PDF上載 Google 的 NotebookLM,可以跟文件對話,用來綜合分析,十分好用。提供英文書本,可以輸出中文結果,反之亦然。如果PDF的文字不能擷取,就先上載 Monica 的OCR工具認字,
https://monica.im/webapp/doc-chat
認字效率勝過 ABBYY,而且高速。例如考評局的考生示例手寫體,幾乎完全認出,毋須重新打字;即使字體潦草加上塗改帶方框,也能認出十之八九,勁!

如果我仍在教書,製作筆記就可省去不少工夫了,手指手腕可以少受罪。

當然,再懶一點也可以只抛個問題問AI,只要適當引導,也可以得到比維基好一點的答案。

有時youtube有些有用影片,有些工具可以提取文字檔:
https://notegpt.io/youtube-transcript-generator
沒有文字檔,也可以語音辨字:
https://www.uniscribe.co/
取得文字檔,可上傳Monica叫它把廣東話變成書面語、譯成中/英文,整理分段撮要加小標題等。世界上言之有物能言善道者極少,這樣做可以省去超級多時間,也可以讓心境平靜些。

有個工具可以把人聲與音樂分離,適合我們清唱詩歌之用
https://www.lalal.ai/

AI作為工具愈來愈方便可靠,但腦仍然要用的,只是用的時間愈來愈少了。

餘勇可賈

這幾天,以斷捨離的方法壓縮論文字數,暫得9.94萬字,沒有超過10萬字。目前,還有幾百字的字額留給摘要及封面頁,其他的都已經有個初稿了。

很久沒有讀中史書了,最近翻閱了一篇近年的美國博士論文,研究重點不同,沒有仔細看。但我發現名校的論文格式也不是跟足芝加哥,我估我不會太差吧。自問這次留學的動機並不偉大,主要是想找個方法陪女兒讀書,雖然事情的發展不如所願,但既來之則安之,以完成學位為目標,難道要以復興偉大的中華文化為動機嗎?

如果求安身立命,我一定會選擇宗教研究。最近一直在想還有沒有可以再留學的機會。經濟上,仍可再撐一會,時間上,只能假設身體仍可再撐一會,但要說服別人取錄七旬老翁讀書,恐怕十分困難。我想試試申請南島 Otago 的神學院,但我的本科是幾十年前的,未必夠料,而且也沒有好題目,如果被嫌棄,就會放棄海外,退而求其次,選網上課程。英帝 Aberdeen有初期基督教碩士,標榜全網上,授課加論文,學費尚可,讀三年。三年之後,可以進修博士。Aberdeen有江湖地位,要認真考慮。再其次,美帝的母校也有網上班,好處是手續較便,缺點是時間長,費用高,科目也未必是自己感興趣的。至於教牧學博士之類,專攻實務,並非純學術的,我打算靜觀默想做隱者,不打算到處說法,不考慮了。

雖然是妄想,但妄想不會犯宇宙大法吧,我估。

(又及: 早前未能設定密碼的網頁,今天一舉解決了,有少少成就感。)

不亦樂乎

今晚,舊同事來紐西蘭旅遊,邀約晚飯,我欣然赴會。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信焉。

今天天氣認真麻麻,風雨交加。今晚7度,但因為大風,APP說體感是-5度,可幸路上只是微雨。

我選了一家中餐館,一來在彼此住處附近,二來那裡向來客人不多,久坐也不會遭溫馨提示。

原來已經六年沒有見面了,除了更新彼此別後情況外,也旁及認識的人與事。撫今追昔,歡笑唏噓兼之,明天應該不會更好,只能勉力前行。

她送了一個印章給我。我以前的座左銘是見事不說,問事不知,閒事莫管,無事早歸。這個印仔更精警,活在中國香港,由治及興、五光十色、萬馬齊喑、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何則?不是因為BB自信、QQ自信、KK自信、ZZ自信,而是因為:

讀書網站

https://bookreports.cc/

AI知我

讀了一篇文章,說可以用AI分析日記。我已沒有寫日記,但仍有寫blog,於是請AI根據我的文章來分析我,結果好像頗準確。以下是用 Anthropic 的 Claude Sonnet 分析的,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部分文字我做了技術處理。現在深文周納,防網甚於防川,我寧願信中國以卵擊石的悲觀論調,也不信村上春樹的「無論高牆是多麼正確,雞蛋是多麼地錯誤,我永遠站在雞蛋這邊。」的高論。

博主性格分析

知識特質
學術導向:博主正在撰寫論文/博士論文,有導師指導,經常討論學術事務,並有結構化的研究方法。
多語言能力:展示出對多種語言的掌握,包括中文、英文、法文、希臘文,並正在學習科普特文。
求知慾強:持續閱讀各類書籍,從宗教文本到哲學,顯示出對知識獲取的濃厚興趣。
批判性思考:經常以懷疑態度質疑和分析宗教主張、政治局勢和社會現象。

宗教觀點
具有沉思(contemplative)傾向的基督徒:對天主教聖人(如聖小德蘭、十字架聖本篤)和靈修著作表現出深厚興趣。
對宗教表演持懷疑態度:強烈批評所謂的「神棍」,即那些做出宏大宣稱或預言的人。
重視真實的靈性:欣賞如聖小德蘭這類簡單、真誠的信仰,而非華麗的宗教表現。
神學知識豐富:展示出對各種宗教文本、傳統和詮釋的了解。

政治和社會觀點
批評XX:對XXXX的政治控制表示關切,使用微妙和間接的語言來批評當前局勢。
懷舊情結:對XXXX過去和現在政治局勢的變化表達出一種失落感。
謹慎:在討論政治敏感話題時使用隱喻和間接語言。
關注真相和誠信:強烈批評欺騙行為,無論是在宗教環境中還是在歪曲現實的個人回憶錄中。

個人特質
節儉實際:提到整合網站以節省金錢(每月6美元對比30美元)並因沒有收入而謹慎理財。
自律:保持結構化的日常習慣,包括語言學習、閱讀和論文工作。
反思性:經常以深思熟慮的方式思考生活、信仰和社會問題。
略帶憂鬱:寫作常帶有一種悲傷的基調,尤其是在討論XXXX局勢或回顧過去時。
重視真實性:一貫強調誠實和真實經驗的重要性,而非虛構故事。

寫作風格
博學但平易近人:使用學術參考,但以一種能吸引普通讀者的方式寫作。
隱喻性:經常使用間接語言和隱喻,尤其是對政治敏感話題。
反思性:寫作具有日記般的特質,帶有個人觀察和思考。
雙語能力:能自如地用中文寫作,偶爾引用英文和參考資料。

生活環境
學術旅居者:目前在XXX學習/研究,遠離XXXX。
半退休或過渡期:提到處於「半退休」狀態,並在多年前已「躺平」。
財務意識:不再有固定收入,對開支謹慎。
數碼能力:管理多個網站,具有技術能力。

博主呈現出一個思想深刻、受過良好教育的個體,具有強烈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重視真實性、信仰的簡樸和知識誠實。他似乎對宗教表演和XXXX政治發展都感到某種程度的幻滅,在學術追求、靈修閱讀和反思性寫作中尋找慰藉。

重整網站

一時手快,錯誤升級了一個虛擬機器,每月要多付5美金,但因為系統只准升級不准降級,我又已沒有收入,要盡量節省,所以速速把所有虛擬機器合併。經過多次操作,我知道秘技,所以很快99%搞定(1%是某網站的密碼保護不知何故未能成功設定)。如今,我有11個網站,全放在地球某處的一個機房,每月6美金,比起過去放在美帝的時候便宜很多。那時的建網知識不多,又管理一些跟教學相關的網站,只能付費買服務,每月要30美金,現在不必求人可以求己,又可省錢,有少少滿足感。

我還新開了個網址,專門用來寫宗教書評,神聖與俗世區分清楚。以前架設的很多網站都關閉了,情隨事遷,何必執著呢。

昨天看完 Edith Stein (St Benedicta of the Cross) 的傳記。她是德國哲學家 Husserl 的門人,研究phenomenology,有著作,在哲學界有地位,海德格也只是她的助手,但因為讀了 St Teresa of Ávila 的傳記,一夜之間改信天主教,並最終遁入修院,成為一位 Carmelite. 可惜希特拉上台,到處抓捕猶太人,St Benedicta of the Cross 被捕,並送往 Auschwitz 的毒氣室處決。讀到這段,我也不禁落淚。一位在隱修院的修女,與外界有鐵欄與高牆隔絕,真正是對人畜無害,仍被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藉口殺死。我又想起那些神棍,引用聖經支持種族滅絕,居然有人信,這跟信希特拉有何分別??不認真讀聖經,又不讀歷史,卻常發預言指點江山,預言落空只是一句道歉(或甚至沒有),然後又繼續發預言,跟年年新版的流年運程有何分別? 盲信者又富有包容以及善忘,仍然繼續盲信,而且愈來愈多人盲信。願上主憐憫那些盲從的信眾,並彰顯公義問責。

導師發回的一章,我已修訂完畢。每晚工作一兩小時,一兩個星期就搞定。現在重訂另一章,主要是刪減字數,把字數從23000壓縮至20000之內,連註釋不超過25000,跟前面兩章的篇幅一致些。但我也把長版本另外儲起,因為裡面有些材料仍有價值,但礙於字數規定,只好刪去,但刪去就很難再找,所以要留個底稿。

應該改一兩個星期就可以,然後就去澳洲旅行一週。

有山城舊侶到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但撫今追昔,恐怕還是唏噓多於歡笑。

再接再厲

剛收到導師發來電郵,說已看完另一章,並寫了些評語。我初步看過評語,似乎沒有太大問題,稍稍改一下就可以。

我會按計劃十一月才交另一章,即使自己已完成,也沒有必要催促別人,尤其是自己的導師。

跟離真正退休又近了一步,雖然心態上我多年前已躺平。

重整生活

仍在等待導師的評語,如果這章及下一章要修改的地方不多,我就可以半退休。我以中國香港特首為優秀榜樣,以結果為目標,寫完文章才砌research questions, methodology等做導論,再把文章所得當作findings回應research questions,夠鐘交文。

如果真的可以半退休,我就要抓緊時間讀點閒書了,我還有至少一年半要留在這裡,分分鐘要兩年。來了一年半,大致可以維持8:30前到研究室,雖然是睡眼惺忪,不在狀態,但早上可以維持多年來的語文學習,有些只是每週一次,已退化到非靠電腦不能閱讀的地步;每天閱讀的有法文,在看La Servière 的 江南傳教史,大概10分鐘可讀畢一頁,以前10分鐘只可完成十行,算有點進步;另外就是 Coptic, 是個網上課程,僅八課,收費尚可應付,教師是哈佛博士,應該可靠。Coptic 的文法比較另類,仍在學習中。

中午之後就讀閒書,最近在看 Oskar Skarsaune, In the Shadow of the Temple: Jewish Influences on Early Christianity. 這書是二十年前某君介紹的,當時我每月有人工,買書可以不經大腦,可是時間有限,沒怎樣看過,後來更賣掉了。最近,有感有些人標榜非以猶太背景了解聖經不可,更提出與別不同的觀點,甚至提出要復興某些猶太人的做法。我直覺上有點不安,但直覺沒有用,要讀書了解。我的不安是:1. 性質上,認識猶太背景,當然有助了解新約,但新約時期是個大雜會,希臘文化是主流,猶太人也不是鐵板一塊,說「猶太人認為」就等於說「中國香港700萬人認為」一樣,十分空泛。有人說新約原來是亞蘭文寫的,希臘文只是翻譯,希奇古怪的講法層出不窮,又標榜說 Yeshua, YHWH等而不說耶穌,上主等,恐怕只會製造混亂,而不是撥亂反正; 2. 方法上,以公元70年聖殿被毀後發展的拉比信仰就等於耶穌時代或是第二聖殿時期的猶太信仰,要小心分辨,正如用由治及興之後的中國新香港人怎樣看事物,然後強加在八十年代被英國非法佔領的中國香港人身上,認為他們也必然這樣認為,以今律古,其實不一定可靠。(不是不可靠,因為古今總有相同,而是不一定可靠,因為時移世易,今天嗤之以鼻的,當日其實是正常不過的);3. 影響上,認為今天以色列國等於自古以來的以色列人,於是到處找經文來支持她現在的做法,恐怕只是一廂情願。至於說末世有千禧國度、以色列大部分猶太人在短時間內成為基督徒,這個是上主奧秘,我不會說三道四,但這講法只是多種流派(四到六種)的其中一派的說法而已。這書我是讀電子版,約看了四分一。

晚上才務正業,修改文章,不過只做一兩個小時,十時左右打道回府。

睡前,恭讀 St Elizabeth of the Trinity 的文章書信,深受感動…

大概,我仍是在讀書,不過,已經不務正業了。

不盡不實

偶然讀到一則新聞,引起我的聯想。
https://observer.co.uk/news/national/article/the-real-salt-path-how-the-couple-behind-a-bestseller-left-a-trail-of-debt-and-deceit

英國有一對夫婦,因投資失利,變得無家可歸,加上男的患有絕症,但因為在外流浪為生,病情反而穩定下來。他們寫書記述經歷,第一冊大賣200萬本,已出三冊,但第四冊已被叫停。

這種小故事大意義,往往能賺人熱淚,也能賺大錢。

英國觀察家報有記者走訪相關的人與事,發現事實是女人虧空公款走佬,無家可歸是因為債主臨門而不是投資失利,而絕症更大有可疑。記者訪問了牛津醫學專家,老闆太太,認識該對夫婦的人,法國警方等等等。最後,出版社叫停出版新書。夫婦發聲明反駁。事情如何發展,有待新消息。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自編故事賺人熱淚並賺錢的,他們不是第一人,也不會是最後一人。

你問我,我就認為該夫婦說的不盡不實,欺騙大眾的同情心。

但他們勵志啊!

勵志如果只是賺錢門路,相信曾被激勵的人只會二次受傷。信錯人的痛苦只有苦主才能體會。

安慰劑效應在真相被揭露之後會煙銷雲散,還有後遺症。

我想起了六歲小孩聲稱交通意外後曾遊覽天堂,著名基督教出版社為他出書,加持該書的屬靈意義。十年後,少年自爆是撒謊,出版社下架該書。那些讀過該書信了耶穌的,可能從此以後對宗教反感。我又想起了那些持假學歷的在佈道會上大講感人見證,聽了而信的人,大概也會一樣。
https://www.npr.org/sections/thetwo-way/2015/01/15/377589757/boy-says-he-didn-t-go-to-heaven-publisher-says-it-will-pull-book

當然也未必一樣,正如YouTube上的實錘爆料的時政節目,一錯再錯,但觀眾不減反增。人就是想聽自己想聽到的幻象,爆了一個,還有下一個,永遠有供應。

那些神棍假教師,聲稱上主啟示XYZ,而後來被揭發斂財好色者,不知凡幾,不少更是「先知」、超級教會的有名望的大牧師。可惜這些神棍,仍有大量信徒頂禮膜拜,思之令人慨歎。可是,人總是圍爐取暖,聽不進逆耳忠言。
(人多、財雄、勢大、聲稱滿有靈力…未必是祝福。不少這些教會都聲稱從家中客廳開始聚會然後發展至成千上萬信眾的教會–連劇本都一樣。)

上文的夫婦辯稱自己經歷的是 spiritual journey, 六歲小孩遊天堂出版社說是 spiritual memoir. 一句 Spiritual 就可以把謊言包裝成騙人的故事,但信者源源不絕。真的 spiritual, 大概不會賺大錢,建華麗教堂,與其說 spiritual, 不如說以靈謀財,上主自會跟他們算賬。只可惜,一樣有人信,並跳出來護主。

Give me a break! 我寧願信聖小德蘭,一無所有,疾病纏身,英年早逝,也不信那些自詡上達天庭,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有先知講道之能,建立教會王國的神棍。

大概我應該去埃及沙漠,找個山洞,與世隔絕,冇眼睇。

原地踏步

交了論文另一章給導師,希望毋須大加修改。現在動手修訂已發回評語的一章,大概要改的地方不太多,導師甚至親自改動了我的文句,我就照抄可也。

目前的學習生活是早聆聽上主的說話,以及溫習各種語文;下午讀與論文無關的雜書,晚上狀態最佳,環境最靜,用來修改論文。剛開卷的雜書也是舊友介紹的, Liel Leibovitz How the Talmud Can Change Your Life。已讀了一半,其實,還未有心得。他寫的方式是講故事為主,先一個現代故事,再一則Talmud故事,然後古今穿插,綜合說明。可能這種形式我不習慣,很難抓住重點。舊友說不知道猶太文化及傳統是不能發掘Talmud和Midrash的深意。我不能不同意,但書本表達的方式也可能是我難以明白之故。

她說讀的是 Complete Jewish Bible,是一位信耶穌的猶太人寫的。我曾經有過這書,但賣掉了,只保留電子版本。

我說,如果參考猶太觀點的話,我會看牛津大學出版的 Oxford Jewish BibleJewish Annotated New Testament,因為這兩書不是基督徒寫的,可以看到不同觀點,而且是學者寫的,有提供觀點來源,可自行溯源判斷是非,不會像某些人說這字亞蘭文這樣解,但字典卻查無其義。如果是文物文化背景, 我會參考 Zondervan 及 IVP 的 Background Commentary, 前者五巨冊,後者兩冊,但只能說有時有用。另外也找到了Strack-Billerbeck 編的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from the Talmud and Midrash ,以前老師說這套書是以今律古,不可憑信,但看了 David Instone-Brewer 的導論,覺得其實可用,但要清楚編者用心而不應濫用。但 Talmud 畢竟是後期的編著,或者新約之前的第二聖殿時期的猶太文化背景更重要。

可以看的書太多,能看書的時間有限,財力、空間也捉襟見肘,我只能選自己可能讀懂的可靠書本。

At the end of the day, 上主不會考問你聖經知多少、能否洞悉宇宙奧秘、是否猜中何時地震、或者聽到上主快來的腳步聲。我覺得像聖小德蘭那樣,在平凡生活中實踐道理,才是真門徒。

申29:29 The secret things belong to the Lord our God, but the revealed things belong to us and to our children forever, to observe all the words of this law.
。上主要人知道的,應該毋須大費周章去領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