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今鑑古

增廣賢文云: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

今天假期,校園分外寧靜,但也有幾位即使圖書館閉館也回校找個清靜角落溫習,可敬。這裡的學生目測上課十分專心,有人缺課,但比例不高。以我旁聽的法文為例,前天是假期前夕,仍有一半人出席上課。

今天讀 Paul A. Rule 一篇談利瑪竇規矩的文章。1707年,教宗特使多羅在我國公然頒佈教宗諭旨,禁止中國天主教徒祭祖祀孔,康熙大怒,以其公然侵犯我國主權,粗暴干涉我國內政,說三道四,肆意抹黑,公然挑戰,指手劃腳,故意捏造,罔顧事實,一意孤行,肆意踐踏,顛倒黑白,不自量力,惡意中傷,無理打壓,政治挑釁,別有用心,傷害我國民族感情,拿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辱華,不會得逞(以上措詞在學習中)遂於1707年4月18日,作出重要指示,「諭眾西洋人,自今以後,若不遵利瑪竇的規矩,斷不准在中國住,必逐回去。」並謂守規矩的教士,要向中央領票(約等於今天的中國香港行政長官證明書)方可繼續傳教,否則後果自負。(Paul A. Rule, “What Were ‘The directives of Matteo Ricci’ Regarding the Chinese Rites?” Pacific Rim Report, 54 (2010), 1-8.)

只是所謂「利瑪竇規矩」的具體內涵其實並未見諸利氏的文字,最早的只有利氏死後幾十年 Jean-Dominiqu Gabiani,S.J. 的一篇綜合說明。一般理解利瑪竇認為祭祖祀孔不是宗教行為,所以毋須禁止,但 Paul Rule 指出利瑪竇不反對祭祖祀孔,並非因這些不是宗教行為,反而認為其根源在於宗教,但利氏認為這些行動本身不是拜偶像而已。利氏不反對祭祖祀孔,因為認為其背後的人文精神,與天主教並無衝突。

今天報章報導內地南通市禁清明節燒紙錢,謂迷信云云,但澎湃新聞,居然引述專家反駁南通市的做法,認為只是民俗,不能說是迷信云云。(->這裡)

可見利瑪竇有大局觀,領先世界幾百年。

美國人類學者 Fred Blake 2011年寫過一本研究燒紙錢的書,Burning Money: The Material Spirit of the Chinese Lifeworld,Blake認為「借助對紙錢這種具體實物的操作和儀式表達,紙錢成為緬懷逝者和實踐仁、孝等人際關係義務的情感表達的客體化。…最後,紙錢反映的不是一種宗教、不是一種信仰、不是一種意識形態而是一種總體的文化形態和物質精神。人們對於紙錢的態度矛盾,是對於社會秩序的就範也是反抗, 它反映的是中國人對於生活世界的一種特殊構思」(https://m.thepaper.cn/wifiKey_detail.jsp?contid=3195631#)

就範也是反抗,躺平,但又表態,對我這個中國香港人來說,太深奧了,大腦已交付有關方面消毒中,暫時未能操作。

中文舊課文有聞一多新詩也許,居然也找到點證據。

也許 ──葬歌
也許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許,也許你要睡一睡,
那麼叫夜鷹不要咳嗽。
蛙不要號,蝙蝠不要飛,

不許陽光撥你的眼簾,
不許清風刷上你的眉,
無論誰都不能驚醒你,
撐一傘松蔭庇護你睡,

也許你聽這蚯蚓翻泥,
聽這小草的根鬚吸水,
也許你聽這般的音樂
比那咒罵的人聲更美

那麼你先把眼皮閉緊,
我就讓你睡,我讓你睡,
我把黃土輕輕蓋著你
我叫紙錢兒緩緩的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