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導師見面,交代了自己的工作進度。我跟她說第三章的寫法,她認為可以,說這一章在學術上尚算有丁點新意,應可滿足要求。她說來輕鬆,謂 this is just a thesis,又說我清減了,要注意健康云云。我自知斤兩,不會抱不切實際的期望,只想順利畢業,把論文藏之名山,然後歸園田居,買定花生,在斗室看落日餘暉。
她的「過去」應該不會太久遠吧,近代史在如今的課程佔比應該比我們讀書時大得多。我記得我中三時中史只教到1911,中四選甲乙組,只讀到明亡,不過 History 從來都是講近現代的較多,兩者互補。現在的課程怎樣,我早已退休,沒有興趣深究,只是偶爾聽聞現在教的已不是我們那時學的那一套,有些以前有教現在不教,有些以前沒教現在必教,有些以前這樣講現在要換個詞語講。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人所共知。
我不幸,在全面管治前讀書,近現代史左中右中英文的書都讀過一些,給洗壞了腦。左的有范文瀾《中國近代史》,右的有黃大受多種著作(他預言民國五十三年…,結果沒有實現),英文當然是 Immanuel Hsü 啦 (我近來才知道徐中約跟徐誠斌主教是兄弟)。只能說,熱情不同,激情已逝,腦筋仍是乾嘉考據那一套,仍是胡適傅斯年那一套,不合時宜了。
入境處的網頁當然沒有查詢的途徑,我看了兩天,大致結論是:
1. 根據學校官網,我提交論文後,學生註冊 registration 就即時終止,學籍 enrolment 變成 Under Examination,毋須交學費,辦公室會被收回,但仍可以用圖書館等設施。口試後,如果論文要小修改,毋須再辦學生註冊;要大修改,要再註冊,當然也要交學費,也許還要再申請簽證。
2. 旅遊簽證可以讀不超過三個月的短期課程,毋須申請學生簽證。入境處官網說有些課程是網上讀的,這些學生不會獲批學生簽證,但出席考試,則可用旅遊簽證入境。我的考試最多幾個鐘,修改的話一般給六個月,導師說如果要改的不多,一個星期已可改完。而修改程序是我與校內考試委員(即另一老師) 之間協商,是 outside system [這句話頗堪玩味],總之他/她肯簽字,再遞交修改後的論文給圖書館,就完成所有要求,等畢業禮。
3. 國際生辦事處說提交論文後可馬上申請 Post Study Work Visa,獲批有三年期,盛惠1670紐紙,三年後有望成為紐國永久居民。但第一,我已是55歲以上的長者,紐西蘭不接受銀髮族申請居留,無望成為紐國永久居民;第二,本地年青人尚且失業,非本地長者可以找到工作的機會是負數;第三,明年我將已留紐三年,再加一年就自動成為紐國稅務居民(不是公民,只是稅務居民),全球收入要交稅,不但定期存款利息要交稅,外幣如果升了值也要交稅,留下來沒有希望,只是白白燒銀紙,何必申請 Post Study Work Visa 呢?
4. 我只需要一個合法入境身份從事一次合法活動。
似乎交論文是分水嶺,交了論文,就等於學生身份已終結。University of Auckland 明說交論文後 Enrolment 已結束,威靈頓說仍然在籍,但變成 Under Examination,略有不同。雖然其實交論文後還有口試一關要過,以及可能要修改,才能正式畢業,但似乎大學認為交了論文就假設你能畢業。我估,即是說,交了論文應該不可能再申請學生簽證,因課程已完成、沒有交學費,不再是學生。
而學生簽證也不是參加口試的先決條件。交了論文,如果獲批 Post Study Work Visa,到時候考口試,已不再是學生身份。用旅遊簽證入境,同樣不是學生,分別在於 work visa 可以留三年,索價紐紙1670,未計驗身費以及要在中國香港申請良民證;持中國香港特區護照可申請NZeTA,一次批兩年,每次可逗留最多3個月,而每12個月總共最多留6個月,申請費紐紙17元,不用照肺驗身!學校說 “cannot confirm” 我的查詢, 我只能用自己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