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茶聚

今天是語文文化學院每月茶聚,本不擬出席,但同室的新加坡同學說自己久未露面,想見見人,我想出席一下也無妨,所以也同去。

我剛來的時候出席過一次,感覺普通,主要是隔行如隔山,語文文化學院包含歐亞大洋洲各種語言文化,未必有共同話題。上次我是新丁,不敢不出席,但之後就沒有參加過。

今次來的比上次更少,最多人的時候也只是六七人。但今次可以跟教亞洲研究的 Churchman 傾談,也是一大樂趣。她畢業於澳洲國立大學,研究南北朝時期的西南民族,近年則專注方言,尤其是福建話。她懂粵語,又去過中國香港,所以有共同話題。我說我碩士論文是寫洛陽的,她馬上能講出書名,並提到裡面有關於交通路線的記載。她指的是宋雲、慧生等出西域求經的事。她見過柳存仁,也知道許地山的藏書在ANU,也知道何丙郁教授。我們都說這是美好回憶。

但她說不敢再去中國香港了,因為她曾在紐西蘭的報章上公開批評宇宙大法。我正想說好中國香港故事,但她說要回去改習作。

我和同學回到研究室,又繼續談中國香港、新加坡、紐西蘭。我說新加坡 PISA 各項均排名第一,他說那是谷出來的成績。談到紐西蘭的自由放任,他又擔心這裡的數學水平,中學教的只是小學程度。我估現實世界沒有烏托邦,中國香港只是地球的一小點,中心或遺址根本沒有人關心。普世價值,只是學術研究的題材,活著,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