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新生入宿的大日子,街上都是家長送兒女入宿的車,十分熱鬧。 今天是迎新週第一日,校園恢復生機,student hub (可能是校內唯一一個較大的室內空間,但據說有南半球最大的滑動大玻璃門) 擺滿了攤位。街上有穿同款T恤連群結隊的新生四處遊走認識地方…
以下圖片及說明取自官網
The doors are 6 meters tall and each panel weighs 10 tonnes, an impressive door system which blends nicely in with the surrounding architecture.
‘The Hub boasts the largest sliding doors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which respond to the weather and temperature, creating an indoor/outdoor flow in summer.’
“creating an indoor/outdoor flow in summer.” 這是「沒有冷氣」的委婉語。
我是44年前入中國香港大學的,那年頭,沒有像這裡有七色彩虹以及男女以外多種性別,我們是紅色的。那年頭,口號是認中關社(認識中國.關心社會)、放認關爭 (放眼世界,認識祖國,關心社會,爭取權益)。那年頭,香港人是中國人的身份是沒有爭議的。迎新營裡用普通話唱我的祖國(那時還沒有學過普通話,也不知道那是痛擊美帝的愛國歌曲)、用普通話唱南泥灣(那時還不知道那裡是種XX的)等,在陸佑堂裡的天子門生高唱紅歌,沒有受過愛國主義教育,在英國殖民統治下居然有此表現,今天的各大愛國主義教育中心可以抄考一下。當然,我們也會學唱(並且保證馬上忘掉的)已成歷史陳跡的學生會Union Song (那年頭沒有普通話版的),我也參加了已被取消球籍的中國香港大學國事學會。
44年後,由治及興,一切完善,全國山河一片紅,我選擇躺平。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忽然想起趙公一篇無國有家、無家有我的文章,內容是講有家的宋濂,以及有我的高啟,因為無國,以致受胡惟庸事件所累,宋濂遭貶謫,高啟遭腰斬。他們不明白沒有國,哪有家的道理,還是趙公看得透徹。有國有家,才是聖人標準。但論語季氏云,「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敢再引了。孔子假如仍在世,恐怕也會被封號。
終於寫完一章,總計二萬字,連註釋約二萬五。導師星期五召見,我會告訴她我未寫完(實在也寫得粗糙,要打磨),只會拿個提綱讓她評點,且看她的意見如何。我打算鼓其餘勇再寫一章,剛完成的一章用了三星期,我估新的一章寫四個星期應可有個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