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月亮

外國的月亮是否特別圓,我沒有研究,這裡地曠人稀,雖然在市中心,但高樓稀疏,燈光暗淡,月亮顯得明亮,星星也經常現身。

今晚的月亮又圓又亮,忽然想起今天收到一個電子年宵賀卡,合指一算,原來是十五了,怪不得月亮如此動人。紐西蘭在地球的偏僻角落,距離最近的大城市在澳洲,坐飛機也要三四個鐘,與世隔絕,適合做桃花源(至於到處宣傳,惹人垂涎,慢慢被人剪裙邊,也就無可救藥了)。大國起朱樓、宴賓客、樓塌了可以漠不關心,最宜潛心學問。

今天初步修訂了論文的一章,仍然覺得配菜太多,主菜分量不足,但自忖仍能調和,具中國特色,就像這裡吃的乾炒牛河,油最多,河粉其次,一大堆配菜,牛肉(切成小粒狀) 要稍加努力才能找到。我也開始寫新的一章了,下午坐而假寐片刻就動筆,大綱已經備妥,但經驗之談是大綱不必太詳細,因為寫的時候會變形走樣,有個框框就夠了。晚上文思較暢,沒吃晚飯,從教會回來已是八時半,奮戰兩小時,連同下午寫的約得一千字,達標。萬事起頭難,開了個頭,心裡也踏實了一些。如今寫一天一千字不算太難了。

去年花了近一個月把函牘舉隅全文約二十萬字錄入資料庫,其後陸續搭建平台,做了各種搜尋註解的小工具,效果初現。例如昨晚用 道光|咸豐|同治|光緒 這個正則表達式統計全書提及這四個年號的次數,對書內的無日期書信所談及的事摸了個底,方豪評函牘舉隅云:「為研究咸豐、同治(1851—1862)年間教案之最佳旁證資料,惜尚無人利用。」我可以用數據說明他這句話正確但不十分準確,有點沾沾自喜,看月亮,或者大概可能因心情不同,真的覺得又圓又大。

不過月是故鄉明,希望按時完成,返鄉歸隱,以文史送老。雖然,如果有機會,我還是想找個題目繼續研究,這樣生活才有具體目標,才能調動積極性。可是不在大學的環境,書刊無法取得,如魚離水,即使相濡以沫也是沒有生存機會。或者想得太多了,還是見步行步,腳踏實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