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偶然

讀書就像砌拼圖,多讀則能多拼,對全局多一分了解,但有時成功拼上一塊也是出於偶然。

最近讀清代教案的材料,赫然讀到習慣說的作者劉蓉。眾所不知,習慣說是給人做了手腳的文章,文章根本不是說習慣對人影響大,所以一開始就不能錯。劉蓉這篇文原來叫習說,是反教的文章,認為洋教傳入中國,煽動人心,蠱惑其志,中國人一旦沒有警覺,就會習慣,臨崖不能勒馬,墮入萬丈深淵,所以要把危機消滅於萌芽狀態。

但劉蓉為什麼如此反教,我一直以為是因為他目睹太平天國起義,有感而發,但原來他在同治元年(1862年)在四川做布政使,因法國署理領使哥士耆以四川民教時生衝突,因而照會總理衙門,要求把四川總督駱秉章、布政使劉蓉、成都知府楊重雅調離四川省。法國粗暴干涉我國主權與內政,說三道四,惡意抹黑劉蓉 “貪縱妄為,無所不至”,可惜總理衙門不是外交部,沒有大國威嚴,處處忍讓,最後架空四川總督駱秉章,把教案交由成都將軍崇實辦理。劉蓉寫習說一文時,想必憤憤不平,痛恨天主教及洋人。(參考呂實強:《中國官紳反教的原因 1860-1874》(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年),頁151-153)

可惜教科書不會告訴學生習慣說是假的,也不會告訴學生以上背景。

不過,so what? 真相還有人計較嗎?

習說正裝原文在此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106292&page=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