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司法

黃伯祿的函牘舉隅有三分二篇幅是關於各類教會案件的,也就是說我的論文必然會觸及清代司法制度。

例如:
– 清代地方政府受理案件的程序(信函可代禀呈否?)
– 性質相同的案件教徒涉及其中處理方法是否不同?(例如退婚爭產等)

瞿同祖關於清代地方政府的英文著作,取材豐富,但近年出土的檔案,例如寶坻黃岩淡新等地方司法檔案,加深人們對清代判案的認識。黃宗智轉行搞法制史,與滋賀秀三等就清官判案準則有論戰,昨天看了梁臨霞的書,處處以黃宗智為論敵。

不過他們的爭論不影響我,我最留意的是他們對案件的分類,以及對審判準則的討論。我的假設是:教士與州縣官都以相同準則看涉及教徒的案件,不搞 some are more equal.

無論 Paul Cohen, Alan Sweeten, Liang Linxia 等都詳細敘述案件細節,讀起來有點吃力。我不想花太多篇幅翻譯案件,希望能另闢蹊徑,作有意義的比較。

昨天又看到一篇新文章,是關於黃伯祿的另一著作。作者以中國學者與西方漢學家的交往為切入點,這也是我會寫的一部分。她的材料豐富,尤其有不少法文材料,我沒法超越。但我認為黃伯祿無意以漢學家自居,他的著作都以為教會服務為目的,觀察點略有不同。

上海的學者有地利,搜集材料也佔絕對優勢,但暫時仍未見有跟我雷同的研究,我只能以新視角入手,沒有新食材,只好搞fusion。

如臨大敵

最近紐西蘭國會好像通過了一條法案,大概是否定 some are more equal, 重申 all are equal 之類。我說好像大概,因為我遠離政治,不理世事。

但你不理政治,政治卻會找上門。聽說有公民從北島南下,南島北上,下週二在威靈頓會師,屆時人數可能多達三萬。學校已宣布原定在國會附近校舍上的課改為網課,政府也部署警力,協助人群示威。兩年前這裡有環保人士示威,佔領國會前地,結果被清場。希望今次和平散去吧。

紐西蘭早早封關,遲不開關,雖然抗疫成就舉世矚目,但經濟重創,大街大巷不乏執笠吉鋪。超市的食物悄悄漲價,政府收費大幅增加,例如學生簽證收費倍增。經濟一差就要找出氣袋,東南西北中都沒有分別,上屆政府開支太大,今屆政府要緊縮,自然惹來不滿。

紐西蘭毛利文叫 Aotearoa, 意思是 “land of the long white cloud”. 這裡湖光山色優美,有雪山,有溫泉,四面環海,空氣清新,藍天白雲,享之不盡。只是饑腸轆轆,哪還有閒情看風景。

夏日聖誕

在南極過聖誕是沒有氣氛的。第一,這裡的聖誕在夏天,外面不冷,未能襯出在家中爐邊過溫暖聖誕的感覺;第二,聖誕是外遊的日子,不少商店就像舊日中國香港過新年時會休息半個月,店鋪都關了,沒有值得看的地方。

今晚在超級市場門外看到這個小擺設,頗有趣,白色聖誕,只能用這些擺設表達。今天中午氣溫高達二十度,夏天終於真的到了。夏天日長夜短,晚上九時才完全天黑。

晚上從圖書館外望

半年總結

今天導師召見,查問半年來的進度,並向校方交報告。

報告的內容基本上是三項目標,就是上次定下的三項目標能否完成,未來半年有哪三項目標等等。這些KPI都是形式主義,交差就算,不必認真。

不過論文始終最重要,導師跟我討論了約一小時。對於我的疑問,她提出自己的看法,但她也只是推論,實際證據還得我去找。

歷史研究是說有易,說無難。例如我一直想找找耶穌教有沒有教傳教士寫信的書,至今未有所獲,但我總不能說他們沒有這類書吧。

另外就是歷史現象的解釋,靠估易,實證難。例如明明朝廷禁止教士寫信給官府干預司法,但實際上函牘舉隅大部分就是這些信,而官府居然又回覆。怎樣解釋,也未有定論。

資料上最近沒有開心大發現,早前讀到蘇州的檔案,偶然在網上看到幾張圖,彌足珍貴。

這幾天又回到清代司法這範圍。我是想找些案例比較一下有沒有教會因素,案件的處理有沒有不同。導師認為我其中一個亮點是天主教對不同類型的案件介入程度不同。我沒有必要替天主教洗寃,但一口咬定教會偏袒信徒也只是想當然而已。

路邊小花

這一張用了微距拍攝

爭妍鬥麗

春是花季,不同品種的花先後開放,好不熱鬧。

我不想打破生活規律,所以沒有去植物公園賞花,去年的鬱金香花海,恐怕早已不在,有沒有新的,說不準。路邊有時會有驚喜,有的開得很燦爛,但有的長在人家的花園,為免誤會,我沒有拍照。

十二月我會回港,但留多久還未定,有些變數,最遲農曆年前就回紐西蘭,享受這裡少有的溫暖。

路邊小花

校園藝術品

女兒的作品,很高興她仍有閑暇繪畫。

急景殘年

現在才十一月初,但今年好像快結束了。人們紛紛準備十二月去旅行,不少一月中才回來。

學校快考完試了,晚上圖書館很少人,昨晚在我慣常去的樓層只有兩三個人。這世界到處都有怪人,昨晚遇到一個自言自語的,於是急急換位。(學校附近的怪人有: 有一中年人常用髒話罵人,我如果老遠見他就會避開,但有時不知不覺間他突然出現,避不了,只好莊敬自強,處變不驚,大踏步前進。另有一個是拾荒的,背上有個透明袋,裡面有幾十個發光的燈泡,一見難忘,當然也是避之則吉。)

我每半年要交一次進度報告,並要導師簽核。大概是自我評估之類,我半年前訂了三個目標,大致完成;另制訂未來半年的三個目標,其實也大致完成,但總得要寫點東西進去吧。這類報告,多半是例行公事,為了有點特色,我畫了個 network graph。其實有些 digital humanities 工具沒有實質作用,用文字也可表達,但圖像化是大潮流,也就趕時髦吧。

這個是用 AI 製作,但 AI 對中文的支援有限,我是抄考它寫的 Python 修訂而成。

***
世界好像愈來愈殘缺,電燈柱要重新編號,運動服要換顏色,音符不准作某些組合,清末革命大概可能只可提興中會及華興會了。這也不錯,像粉刷,一下一下把板書抺掉,然後下課。

飲食調查

紐西蘭教育部寄來電郵,說想調查一下留學生的開支情況。我再三查看電郵以及連結,確認不是電騙後,為了2000紐元的抽獎,花了十分鐘左右完成任務。

調查內容基本上是問開支的類別,我天天記賬,月月計數,清楚開支情況,所以快手完成。

可能因為問過飲食開支,激活了腦細胞的記憶,走過小食店時被誘惑買了碗咖喱牛肉飯,盛惠港幣70元。我早已預料是吃不飽的,但原來還是冷飯,牛肉也是肉丁,菜是沙律菜,好像加了點魚露,總之是中西合璧,看來可一不可再。

校園內有幾家小食咖啡店,這家叫 KimChi,賣亞洲飯菜,店員是用普通話交流的,飯有咖喱牛肉、咕嚕肉兩款,另有炸魷魚、炸春卷等小食,也有珍珠奶茶 [珍珠奶茶風行世界,無處不在。] 另有一家日本壽司、Subway, 咖啡店兩間,有一間餐廳是有服務員的,有牛扒,飽覽威靈頓港景色,一定貴,所以沒有仔細看。

校園附近有一家羊城,應該是大陸人開的,做的五香牛肉飯真真不錯,一餐可分兩餐用,比今天吃的還便宜一仙。不過到羊城要走路20分鐘,也可能人多,所以中午沒有去過。

生活隨筆

過去一年,生活模式其實跟在山城時差不多,但多睡了一個鐘,沒有天台,在家中做老人運動,然後回校在寫字枱敲鍵盤、打瞌睡、網上遊蕩、間中讀書。我是個因循守舊的人,不思變革,數十年如一日,沒有難度。

我終於沒有搬。起初對單位外的車聲甚感厭煩,而且租也偏貴,所以一直想搬。但搬也得在租約差不多完時才開始找,太早沒有用。只是有需求也得要有供應,我的租約十月底完,這並非好時機,因為大學十一月學期結束,可能十一月中之後才有較多租盤,但誰保證到時一定找到呢?加上住慣了,已稍慣車聲,也就算了。這裡近市中心,10鐘內可走到超市,20分鐘可到學校,30分鐘可到教會,這已是我生活的一切,十分方便。我大概可能是個好租客,業主主動提出續約,不加租,所以我就續租了。

我的同學很勤力,每天早上六點多就到校,整天都在打字。(這也不錯,有督促我工作的效果。)我們不多談話,有時早上說聲早,就是我全日唯一的說話機會。偶然談上幾句,讓我了解到大陸的真實情況。他們說在大陸如果超過35歲,就不會有高校考慮聘請。他們想在海外生活,但找到教席十分困難,聽說全紐只有兩間大學有中文課程,也就是說圈子狹小,機會不大。紐西蘭博士畢業可申請三年工作簽證,而申請居留的話工資有一定要求,並非找到工作就可以申請。總而言之,前程如何,亦未可料。

我比他們稍勝之處是因為超齡沒有移民的機會,可以專心求學,與中國香港同走一程。但我的憂慮,我也沒有完全吐露,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十架仍要自己背起。有時覺得很不可思議,居然退休後身在南極讀書。我是2021年開始有此念頭,那時女兒來了兩年,因為疫情紐西蘭封關,無法探望,而我還有兩年就退休,所以我想,如果我退休到紐西蘭讀書,就可以陪她讀大學,而紐西蘭的博士學生簽證,可以攜眷,屆時就可以一家團聚了。於是我開始構思題目,聯絡導師,修訂題目,導師認為可以一試,我才去考IELTS,找推薦人,正式申請。

到如今,只我一人身在南極,與初心有點不同,但女兒得償所願,幾經波折終能赴美。我四十年前本想去新加坡讀聖經,因緣際會到了美國,三十年前,太太本來去紐西蘭,但因種種緣故也去了美國讀書,而女兒本來滯留澳洲,現在也去了美國,人生的路徑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誠確論哉。

告讀者書

為省開支,本站11月24日起只用
https://namyauluk.org
而不再用
https://namyauluk.com
因為這個加這個 s 要 45 美金一年,省回的45美金,可以讓我交兩個月網站寄存費,或申請另外4個網址。

具體影響是:
你可能收到警告


解決方法是:
1. 手動重新輸入網址,包括開始的http://, 記得不是https://
https://namyauluk.org
2. 毋須理會警告,信我,繼續前進。

歡迎飲食

一直以來,圖書館內不准飲食是常識,但在紐絲綸,反而大字標題歡迎飲食,只是補充一句要為他人設想。

在這個執法不嚴、網開一面、網漏吞舟之魚的國家,溫馨提示是沒有效的,所以枱面油漬處處並不罕見。再說,綠區是輕談淺唱區,藍區是專心致志區,真搞笑,難道聲音懂文字,只會在綠區蕩漾嗎?所以,我只在晚上人少時才到圖書館。最近考試,人稍多,再過一兩星期,放暑假了,一切復歸平靜。

圖書館不開窗,沒空調,是一敗筆。要說好處,也有一點,就是網上資源頗充足。很多出版社的書和期刊都可以合法下載,而館際互借也很有效率,即使哈佛耶魯的書也可以借到–如果對方肯借的話。本土的大學互借更便,通常今天下單,明天就可取書。而如果明確知道所需頁碼,可以申請掃描,電郵收取,十分方便。我一定要趁這兩年大量下載,因為將來返回中國香港,可能已設重重關卡。

***

我的檔案,有一個備份在歐洲,可能大概安全。日常應用,是用Microsoft One Drive, 本來我是用Google Drive的,但不知何故,大學認為它不安全,只可用網頁版Google Drive, 不能用桌面版,我只好轉投Microsoft. 至於之前用的Dropbox, 因經常有同步錯誤,我已取消付費版,降回免費版。但Dropbox沒有因我降級而刪走我的檔案,所以我仍有約3T檔案在Dropbox, 只能下載不能上傳更新,但這又何妨呢?難道我仍要更新教學筆記耶?免費存3T,隨時可下載,真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