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星期幾乎天天下雨,尚幸只是微雨,不影響出行。但今晚雨有點大,我就只好宅在家中。每天我都到超級市場買點東西,家有餘糧才較放心。上星期復活節假,超市依法關門,即使假後復業也因為未能及時補貨,所以貨格空空如也,我買不到食物,幾乎厄於陳蔡,要風雨絃歌,幸好過了一天,終於恢復供應。
之前談過正餐,今次談零食。零食都是邪惡之物,但健康的又必然貴,也不會好吃,所以通常都是找邪惡之物。零食首選紐西蘭土產Whittaker朱古力,尤其杏仁黑朱古力,吃不停口,減價的話,不用港幣25元就買到一大排。其次就是薯片,厚切,不用10元一大包。另外就是餅乾,也是不用10元,可以吃幾餐。我天天磅重,一見勢色不妥就會自動調節食量。
昨天收到從淘寶訂的書,郵費不算貴,船運約港幣15元,五星期寄到。這本山本英史的作品,去年才譯出,跟我的研究直接相關,可能因為太新,沒有公益版,查 worldcat.org 暫只見到浙江大學圖書館有買,我估不能館際互借了,所以索性自己買。山本英史這本《新官上任》,以清代的官箴書為切入點,觀察清代縣官的職場生態。其中的附錄是公牘,正是我想多點了解的東西。
又因為清代縣官以刑名、錢穀的表現最重要,所以地方政府特重司法案件。說特重司法,準確點說應該是極力避免出現案件,因為大案要先草擬審判意見再交上級定奪,分分鐘被批評;至於小案,雖然有自行裁判權,但最好是不了了之,以調解代狀訴。偏偏在舊社會蟻民(狀紙中人民自稱為「蟻」)要討個說法就只有訴訟一途,所以清代人民是健訟的,即好打官司。而想政府受理案件,就要誇大案情,訟師就以吸眼球的筆法代寫狀紙,於是形成人民健訟,知縣想息訟,訟棍則唯恐天下不亂。
我的假設是:以上是黃伯祿的書被主教定為限閱的原因。
又: 最近買了不少網上字典,字典數字化是有益學術的事,第一,檢索詞頭方便,拼音倉頡手寫均可;第二,部分字典可用詞語檢索,查字義更快捷;第三,部分字典具全文檢索,即可在釋義項中檢索,例如我可以用 “出師表” 反向檢索字典中出自出師表的所有例句;第四,西文字典可按動詞變態及名詞變格反查原形 ,甚至一鍵列出該動詞conjugation表,名詞declension表,不必靠估,一目了然;第五,價錢不會平太多,但不佔地方,功德無量。目前已買: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牛津英漢第10版,American Heritage 5ed, Collins 德英、法英字典,另外有些字典版權已過期,有心人重新整理,如Lewis-Short Latin, Whitaker Latin, Monier Sanksrit 等.
我極力推薦 Wiktionary, 免費,多語種,有國際音標,有發聲功能…。除了網頁版外,也有些很便宜的app做出更適合手機用的介面,是學習神器,可在 appstore/googleplay 搜尋一下。
網頁版
https://www.wiktionary.org/
Android App (官方)
https://diff.wikimedia.org/2012/06/19/announcing-the-official-wiktionary-android-app/
iOS App (推薦) [美金0.99元]
https://apps.apple.com/na/app/mobile-wiktionary/id151924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