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報格式

用英文研究中國,理論上並不新鮮,但論文格式好像未見統一。歷史科向來奉芝加哥大學的 Manual of Style (now in the 17th ed.) 為圭臬。[該書全面,但有些只是印刷的標準,學術論文一般依 Turabian (now in the 9th ed.) ,但有不少中文的細節好像找不到。今天正在糾結古書頁碼用 A 還是 a (我記得40年前彪哥教我們寫 葉十上,不要寫 頁10a),查 Turabian 無果,查耶魯、柏克萊、愛丁堡等補充材料也未見 (他們的補充只列現代著作的寫法)。在網上游蕩,發現了 T’oung Pao 的格式資料。

T’oung Pao (通報) 是老牌學報,1890年創刊,文章以英文法文為主,是歐洲大陸的權威學術刊物,編輯先後有高第、沙畹、伯希和、戴密微等,粒粒巨星。因為歷史悠久,又以研究古代中國為重點,所以夠權威。將來有人質疑我的格式,我只要說我跟 T’oung Pao, 大概可以馬上解決。我認真看了他的格式要求,頗仔細。基本上,T’oung PaoChicago Manual of Style 為主,而標點也聲明要依美國標點準則。有些我向來沒有注意,或頗有疑惑的,都有說明,略舉幾例:

英文用美國拼法,即使英籍人投稿 T’oung Pao 也要依循。
中文字體要用宋體。英文要用 Time Romans 12.
中文字必須用繁體字,即使原書用簡體印行也不例外。
卷數頁數格式是 1.10a (卷一葉十上)
中日文圖書毋須把書名譯成英文 (Hooray!)
……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說字的串法要跟 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 人名地名要跟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其實早已由美國出版], 今天又搜了一下,Webster 連用 大英百科 月費要美金 13 左右,有點貴,其實網上可以查,但線上廣告鋪天蓋地,影響閱讀,或者真的要用時才訂一個月看看。)

還有些極細微之處,總之單是記格式已用了我不少記憶體。

通報的規矩如下:
https://brill.com/fileasset/downloads_products/Author_Instructions/TPAO.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