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中研院近史所教務教案檔的相關部分,今天開始看中華書局的清末教案。教務教案檔是總理衙門的檔案,手寫的,但字體端正,閱讀容易,只是這些文書習慣連篇累牘引用送來的文件,超級悶。清末教案是其他部門的檔案,排版印刷,內容跟教務教案檔多有重複。
不過也有有趣的東西,例如上海洋涇浜教堂的十字架遭雷劈中損毀,地方官居然上書中央認為是天降祥瑞,跟外交文件提及天主教總說天主教勸人為善等大相逕庭。表裡不一,古已有之,所以不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
太悶了,在網上遊蕩,看到剪輯版的日本電影鐵道員。這齣電影我以前看過,在什麼地方看已忘了,大概應該是租碟看的。故事很簡單,一個盡忠職守的鐵道員,女兒出生不久急病,由妻子送去醫院,因車站只他一個人在,所以自己留下來工作,結果女兒死了。後來妻子患重病去醫院,鐵道員也因為工作關係,沒有陪同去醫院,結果妻子也死了。鐵道員孤獨地繼續工作。
有一天,一個小女孩帶著布偶來車站,繃繃跳的,十分活潑,在車站玩了一會離開了,但留下了布偶。稍後有個女孩來車站,說要取回這個洋娃娃,鐡道員以為是小女孩的姐姐,但離開時卻沒有帶走布偶;之後再有一個穿水手裝的女中學生來到車站,也是來取布偶的,但因大雪無法離開,於是為他煮晚餐。鐵道員想起他曾為女兒買過一個這樣的布偶,並意識到這三位女孩其實就是他未能看到長大成人的女兒,女兒卻安慰並感謝他,之後女兒跟布偶消失了,大概鐡道員的歉疚得到釋懷,翌日在大風雪中值班時倒臥在月台上死了。
錯過了陪伴女兒成長的時間,不就是我嗎?遠渡重洋來到沒有多少中文書的紐西蘭讀中國歷史,導師問了我幾句就知道我來讀書主要原因其實是為了女兒(她去美國是後話)。疫情三年,加上安全了的桃花源,她已經離家四年多,今後她也會在外國繼續飄泊,想到這裡,想起鐡道員,我又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