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取代人工,似乎指日可待。
最近多用了 AI, 我覺得最有用的是:
1. 認字OCR, 截圖認字幾乎100%全中。繁簡直排横排它自動檢測。它的附加能力多,比一般只做OCR的軟件出色,例如我把一本中文書的版權頁截圖給它,叫它用Chicago Manual of Style 的格式做書目,要求拼音、繁體漢字、英文,它會分辨作者、書名、出版資料等,自動提取秒速完美完成,拼音也合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6159—2012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拼詞法。
2. 翻譯,我的函牘舉隅已放網上,高亮一段即可利用 Monica 的 toolbar 翻譯。它用字比我準確,但文言文還是要小心不要全靠它。因為文言文主語常省略,被動句未必有標記,它會有幻覺。
3. 綜合。現在我寫教案分類,我讀完函牘舉隅後,先人腦綜合案件性質,教會處理方法,州縣官處理方法,案件結果,重大案件等,再叫AI按我的大綱抽取案件內容,並附出處,以及翻譯案件標題。基本上它做得到,我再加整理即成大綱。但它給的東西繁簡未必合度,Claude 和 DeepSeek 各有千秋,但DeepSeek 要應付十四億人使用,經常躺平,ChatGPT 和 Grok 名過其實。有時AI能給我點子,但基本上它不能自行完成任務。
國產的東西不容小覷。隔了一段日子沒有用 KIMI,最近用過,叫它查找資料,果然能提供海量材料,而且能顯示學報的PDF。其實中國香港公共圖書館免費提供的中國知網已十分不錯,一網打盡期刊論文之外,也有列出該文的參考文獻、相似文獻,以及研究節點,點來點去又會有新的發現。也許這是因為我要抄考很多中文材料之故吧,所以樂意貢獻數據給國家,至於歷史上的今天之類的問題,還是美帝比較坦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