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中國

雷立柏:《拉丁語在中國:另一種中西文化交流史》(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 2025),4+333頁,人民幣68元。

雷立柏,奧地利人,北京大學博士,長期教授古典語文,如拉丁文、希臘文、希伯來文等,近年出版了不少拉丁文的教材。

這書講拉丁文在中國的發展歷史,基本上也是基督教在中國的歷史,因基督新教沒有官方語言的限制,所以近代拉丁文的發展也就跟天主教有關。1962-1965年梵帝岡第二次大公會議規定應該用本地語言舉行彌撒,所以在這會議前的神父,大概都受過嚴格的拉丁文聽講寫訓練,那時是LMI不是EMI或CMI。

全書討論了與拉丁文教學有關的人、學校、圖書館、歌曲、字典辭書、對漢語的影響,以及展望拉丁文在中國的發展前景。附錄有耶穌會會士羅明堅的大學拉英譯文及註釋,以及中國學生要學習拉丁文的原因。參考書目全面,也有人名索引。又因為這是本2025年出版的新書,所以是一本學習拉丁文的實用指南。

作者教授拉丁文,自然重視拉丁文對學術研究的價值,例如他評論台灣的一本教會史譯著時說
「這個例子說明,中國學者對拉丁語文獻不重視,也不太懂其內容。因為他們自己不懂,他們也不願意別人理解它,所以在漢語的書中,無論是在大陸或台灣,在教會內或教會外,拉丁語文獻、書名、人名的原文都廣泛被忽略,造成了很多錯誤或不清楚的情況。」(頁91-92)

我在中國淘寶買這書寄到南極,因為書內有一個標題是「早期的奇才:黃伯祿」,也就是我研究的對象,可是等待了五個星期,收到書本後打開一看,作者只用了大概10行字簡單介紹了這位「奇才」的生平和著作,著作也未標明哪些是拉丁文寫的,他的拉丁文水平如何「奇」,又如何有「才」,並未見一字評論,殊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