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剎那

將要淡出江湖的培生中二教科書有馮驥才的〈捅馬蜂窩〉一文,這篇通常不教但其實真真不錯,是借事說理的好文章。

文中有「一剎那」一詞,沒有註釋,我想起了幾十年前初出道時中文科主任教我「一剎那」應該讀「一擦no4[羅,但是n音開頭不是l音]。他是國學名宿的公子,家學淵源,又信佛教,可信。

維基百科有「剎那」一條,解釋詳盡,恭錄如下:「剎那(梵語:क्षण,羅馬化:kṣaṇa),佛教的名詞學術語,表示一念之間的極短的時間,…是0.0018秒。」(→這裡)

另一個相關的維基條目是「剎多羅」(梵語:क्षेत्र 羅馬化:kṣetra,原義是「土地」,所以佛寺也叫「古剎」。(→這裡)

但讀音方面,字典所載相當紛紜,有讀「殺」,有讀「察」。查粵音資料集叢 (→這裡),有的兩者並列,有的只列其一,例如港英時代教育署的《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建議讀saat3(即「殺」),caat3為「又讀」,詹伯慧的《廣州話正音字典》則相反,以saat3為「又讀」,以caat3(察)為正。

「剎那」和「剎多羅」都是源自梵文,「剎」的聲母是 क्ष kṣ ,據教科書,kṣ 的讀音像英文 “efficient” 裡的 “c”,似乎讀「殺」比較接近。進一步的資料可參→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