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總結

今天導師召見,查問半年來的進度,並向校方交報告。

報告的內容基本上是三項目標,就是上次定下的三項目標能否完成,未來半年有哪三項目標等等。這些KPI都是形式主義,交差就算,不必認真。

不過論文始終最重要,導師跟我討論了約一小時。對於我的疑問,她提出自己的看法,但她也只是推論,實際證據還得我去找。

歷史研究是說有易,說無難。例如我一直想找找耶穌教有沒有教傳教士寫信的書,至今未有所獲,但我總不能說他們沒有這類書吧。

另外就是歷史現象的解釋,靠估易,實證難。例如明明朝廷禁止教士寫信給官府干預司法,但實際上函牘舉隅大部分就是這些信,而官府居然又回覆。怎樣解釋,也未有定論。

資料上最近沒有開心大發現,早前讀到蘇州的檔案,偶然在網上看到幾張圖,彌足珍貴。

這幾天又回到清代司法這範圍。我是想找些案例比較一下有沒有教會因素,案件的處理有沒有不同。導師認為我其中一個亮點是天主教對不同類型的案件介入程度不同。我沒有必要替天主教洗寃,但一口咬定教會偏袒信徒也只是想當然而已。

路邊小花

這一張用了微距拍攝

爭妍鬥麗

春是花季,不同品種的花先後開放,好不熱鬧。

我不想打破生活規律,所以沒有去植物公園賞花,去年的鬱金香花海,恐怕早已不在,有沒有新的,說不準。路邊有時會有驚喜,有的開得很燦爛,但有的長在人家的花園,為免誤會,我沒有拍照。

十二月我會回港,但留多久還未定,有些變數,最遲農曆年前就回紐西蘭,享受這裡少有的溫暖。

路邊小花

校園藝術品

女兒的作品,很高興她仍有閑暇繪畫。

急景殘年

現在才十一月初,但今年好像快結束了。人們紛紛準備十二月去旅行,不少一月中才回來。

學校快考完試了,晚上圖書館很少人,昨晚在我慣常去的樓層只有兩三個人。這世界到處都有怪人,昨晚遇到一個自言自語的,於是急急換位。(學校附近的怪人有: 有一中年人常用髒話罵人,我如果老遠見他就會避開,但有時不知不覺間他突然出現,避不了,只好莊敬自強,處變不驚,大踏步前進。另有一個是拾荒的,背上有個透明袋,裡面有幾十個發光的燈泡,一見難忘,當然也是避之則吉。)

我每半年要交一次進度報告,並要導師簽核。大概是自我評估之類,我半年前訂了三個目標,大致完成;另制訂未來半年的三個目標,其實也大致完成,但總得要寫點東西進去吧。這類報告,多半是例行公事,為了有點特色,我畫了個 network graph。其實有些 digital humanities 工具沒有實質作用,用文字也可表達,但圖像化是大潮流,也就趕時髦吧。

這個是用 AI 製作,但 AI 對中文的支援有限,我是抄考它寫的 Python 修訂而成。

***
世界好像愈來愈殘缺,電燈柱要重新編號,運動服要換顏色,音符不准作某些組合,清末革命大概可能只可提興中會及華興會了。這也不錯,像粉刷,一下一下把板書抺掉,然後下課。

飲食調查

紐西蘭教育部寄來電郵,說想調查一下留學生的開支情況。我再三查看電郵以及連結,確認不是電騙後,為了2000紐元的抽獎,花了十分鐘左右完成任務。

調查內容基本上是問開支的類別,我天天記賬,月月計數,清楚開支情況,所以快手完成。

可能因為問過飲食開支,激活了腦細胞的記憶,走過小食店時被誘惑買了碗咖喱牛肉飯,盛惠港幣70元。我早已預料是吃不飽的,但原來還是冷飯,牛肉也是肉丁,菜是沙律菜,好像加了點魚露,總之是中西合璧,看來可一不可再。

校園內有幾家小食咖啡店,這家叫 KimChi,賣亞洲飯菜,店員是用普通話交流的,飯有咖喱牛肉、咕嚕肉兩款,另有炸魷魚、炸春卷等小食,也有珍珠奶茶 [珍珠奶茶風行世界,無處不在。] 另有一家日本壽司、Subway, 咖啡店兩間,有一間餐廳是有服務員的,有牛扒,飽覽威靈頓港景色,一定貴,所以沒有仔細看。

校園附近有一家羊城,應該是大陸人開的,做的五香牛肉飯真真不錯,一餐可分兩餐用,比今天吃的還便宜一仙。不過到羊城要走路20分鐘,也可能人多,所以中午沒有去過。

生活隨筆

過去一年,生活模式其實跟在山城時差不多,但多睡了一個鐘,沒有天台,在家中做老人運動,然後回校在寫字枱敲鍵盤、打瞌睡、網上遊蕩、間中讀書。我是個因循守舊的人,不思變革,數十年如一日,沒有難度。

我終於沒有搬。起初對單位外的車聲甚感厭煩,而且租也偏貴,所以一直想搬。但搬也得在租約差不多完時才開始找,太早沒有用。只是有需求也得要有供應,我的租約十月底完,這並非好時機,因為大學十一月學期結束,可能十一月中之後才有較多租盤,但誰保證到時一定找到呢?加上住慣了,已稍慣車聲,也就算了。這裡近市中心,10鐘內可走到超市,20分鐘可到學校,30分鐘可到教會,這已是我生活的一切,十分方便。我大概可能是個好租客,業主主動提出續約,不加租,所以我就續租了。

我的同學很勤力,每天早上六點多就到校,整天都在打字。(這也不錯,有督促我工作的效果。)我們不多談話,有時早上說聲早,就是我全日唯一的說話機會。偶然談上幾句,讓我了解到大陸的真實情況。他們說在大陸如果超過35歲,就不會有高校考慮聘請。他們想在海外生活,但找到教席十分困難,聽說全紐只有兩間大學有中文課程,也就是說圈子狹小,機會不大。紐西蘭博士畢業可申請三年工作簽證,而申請居留的話工資有一定要求,並非找到工作就可以申請。總而言之,前程如何,亦未可料。

我比他們稍勝之處是因為超齡沒有移民的機會,可以專心求學,與中國香港同走一程。但我的憂慮,我也沒有完全吐露,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十架仍要自己背起。有時覺得很不可思議,居然退休後身在南極讀書。我是2021年開始有此念頭,那時女兒來了兩年,因為疫情紐西蘭封關,無法探望,而我還有兩年就退休,所以我想,如果我退休到紐西蘭讀書,就可以陪她讀大學,而紐西蘭的博士學生簽證,可以攜眷,屆時就可以一家團聚了。於是我開始構思題目,聯絡導師,修訂題目,導師認為可以一試,我才去考IELTS,找推薦人,正式申請。

到如今,只我一人身在南極,與初心有點不同,但女兒得償所願,幾經波折終能赴美。我四十年前本想去新加坡讀聖經,因緣際會到了美國,三十年前,太太本來去紐西蘭,但因種種緣故也去了美國讀書,而女兒本來滯留澳洲,現在也去了美國,人生的路徑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誠確論哉。

告讀者書

為省開支,本站11月24日起只用
http://namyauluk.com
而不再用
https://namyauluk.com
因為這個加這個 s 要 45 美金一年,省回的45美金,可以讓我交兩個月網站寄存費,或申請另外4個網址。

具體影響是:
你可能收到警告


解決方法是:
1. 手動重新輸入網址,包括開始的http://, 記得不是https://
http://namyauluk.com
2. 毋須理會警告,信我,繼續前進。

歡迎飲食

一直以來,圖書館內不准飲食是常識,但在紐絲綸,反而大字標題歡迎飲食,只是補充一句要為他人設想。

在這個執法不嚴、網開一面、網漏吞舟之魚的國家,溫馨提示是沒有效的,所以枱面油漬處處並不罕見。再說,綠區是輕談淺唱區,藍區是專心致志區,真搞笑,難道聲音懂文字,只會在綠區蕩漾嗎?所以,我只在晚上人少時才到圖書館。最近考試,人稍多,再過一兩星期,放暑假了,一切復歸平靜。

圖書館不開窗,沒空調,是一敗筆。要說好處,也有一點,就是網上資源頗充足。很多出版社的書和期刊都可以合法下載,而館際互借也很有效率,即使哈佛耶魯的書也可以借到–如果對方肯借的話。本土的大學互借更便,通常今天下單,明天就可取書。而如果明確知道所需頁碼,可以申請掃描,電郵收取,十分方便。我一定要趁這兩年大量下載,因為將來返回中國香港,可能已設重重關卡。

***

我的檔案,有一個備份在歐洲,可能大概安全。日常應用,是用Microsoft One Drive, 本來我是用Google Drive的,但不知何故,大學認為它不安全,只可用網頁版Google Drive, 不能用桌面版,我只好轉投Microsoft. 至於之前用的Dropbox, 因經常有同步錯誤,我已取消付費版,降回免費版。但Dropbox沒有因我降級而刪走我的檔案,所以我仍有約3T檔案在Dropbox, 只能下載不能上傳更新,但這又何妨呢?難道我仍要更新教學筆記耶?免費存3T,隨時可下載,真真不錯。

待辦事項

過去曾學過做 CRUD (create, read, update, delete),就是做個介面來增刪修訂資料庫的內容。我用來做學生習作電子紀錄,讓學生一按就知道有什麼功課,何時繳交等等。個人方面,也用來做讀書筆記、記事簿等等。但都是虎頭蛇尾,原因之一是介面複雜,而那些程式只是東抄西襲,不懂個中原理,想修訂也無從入手。

今天請AI做了這一個,配合蕃茄工作法,有響鬧裝置,覺得好玩。我又用相同的版面,復活了久沒更新的待辦事項、書刊情報、金句箴言等多個網頁。至於正確中文,因古德明已封筆,沒有新材料,沒有改動,而錯別字庫,因已退休,不必更新,放棄了。

大陸牛油

據說中國香港大家樂換走了紐絲綸的Anchor牛油,引起熱議。

大家樂的魚柳標榜來自紐西蘭,配紐西蘭的 Anchor 牛油應該是最佳拍檔。但大家樂的脆漿太厚,我還是較喜歡大快活的。

牛油是否Anchor最好,我不十分清楚,但在Anchor原產地紐絲綸,我吃的是大陸牛油-Mainland Butter (unsalted)。其實 Anchor 跟 Mainland 都是同一集團,只是名稱不同而已。我選 Mainland,只因它的無鹽牛油最平,500g折合港幣約40元。

炸魚還是這裡比較好吃,我想將來會念念不忘。

市郊生活

昨天到教會一菲律賓弟兄家作客。

我喜歡獨來獨往,但人家盛意拳拳邀請,還開車接送,很難拒絕。

他住在市郊,也就是大多數紐絲綸人的居住模式吧。除了大屋之外,還有儲物屋、小花園等。他種了不同種類的仙人掌,還特意建了個溫室(?)給它們。他的儲物屋其實是個小工場,裡面的工具齊備,他喜歡木工。

附近都是一間間獨立屋,只用木柵略作分隔。遠處是一片小山丘,聽說以前是牧場,但將會開發為住宅小區。藍天白雲,青山綠水,令人神往。一時間,”隔籬呼取盡餘杯”、”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等都活現眼前。

我想,如果我也有一間小屋,四壁圖書不再是天方夜譚,清夜讀書,自得其樂。

不過,這只是天方夜譚,我始終要回到中國香港,還要把架上禁書焚毀。書要禁,要批判新清史,抗戰要由九一八起講,在人設的範圍內有充分自由,生活像熊貓有直播供人觀察,通訊要自行過濾敏感詞,避席畏聞文字獄,難言樂趣。餘生如何,未許樂觀,只是我經歷過香港的好日子,好走也好,走好也好,同走一程,理固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