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燦爛

這裡的天氣比較反覆,早上仍是密雲,午後卻是陽光燦爛。

天氣愈來愈暖了,大概穿風褸已夠。

今晚在圖書館,居然聽到有人用熟悉的聲音在講電話。館內沒有空調雜聲,我又不想聽她在電話訴心聲。太靜了,在同一樓層任何位置都可以聽到她的聲音,所以改到另一層。

學校附近一處民居,草坪下是高速公路隧道,有沒有噪音就不得而知,但綠草如茵,視覺優美。

不算太舊的建築,但已是全校最古老的了。

這花不知叫什麼名堂,大大朶,極燦爛。

談破地獄

我沒有看這電影,只是偶然在找文獻的時候看到這個,覺得有趣。天堂地獄之說,即使在教內,也有不同看法。有沒有煉獄,固然是天主教與基督教的一大分別,即便是對地獄與永刑,也不是只有一種看法。Edward Fudge 主張靈魂消滅論,NT Wright 提出 dehumanization, 還有許許多多五光十色的觀點。這我沒有研究,人生走到邊緣,推門一看,便知有沒有,可是那時已沒有回頭路了。但丁神曲的名句: 地獄門上高懸一牌,上寫 Abandon all hope ye who enter here, 思之令人心寒。

崇道主人 《一目了然》 (作者不詳,大概是明末清初人。)

第十三節 人不能破獄超度
又問:“為甚麼父母死後,奉教人不請和尚道士唸經超度,為父母打破地獄,送升天堂?”

答曰:“打破地獄的說,不合正理。俗語說善惡有報,若還不報,時辰未到。若和尚道士,能破地獄,送人升天堂,就沒有善惡的報了。富貴人,不論善惡都能升天堂,貧窮人都該下地獄。一個富貴人在世,一生作惡,至死不改;死後他的子孫,化上幾千錢,請和尚道士,拜了幾次,念了幾句,就能升天堂,罪惡在那裡報?貧窮人死後,他的兒女,沒有錢請和尚道士送升天堂,就不得出地獄,有此理麼?總是和尚道士,不知道天堂地獄是甚麼,妄說能打破地獄,送升天堂。開口就說,若有人給我們金銀食物,此人死後,就升天堂,受快樂。就是下了地獄也不妨,只要請我們去唸經拜懺,就把地獄打破了,送他去升天堂,享永福。許多的人,不問真假,就死心信他,實在迷了。地獄的門,和尚道士不得打開。我看朝廷設立監牢,不能輕易打開,救人出來;難道說天主設立的地獄,為罰惡人,倒許這些和尚道士,將地獄打破,救人出來升天堂呢?必無此理!可憐那吃齋唸佛的人,滿心想去升天堂,白費錢、白磕頭,空望了一場,下了地獄,再不能出來。論佛老、玉皇、菩薩等,活著的時候,他沒有信認天主,就是叛逆天主的人,死後自己也不能升天堂,也下了地獄,難道說他能送人升天堂,替人破地獄麼?”

https://cct.chinesecs.cc/149.html#_Toc27748391

階段成果

這兩星期會重溫資料卡片,並再整理論文大綱,希望弄個較詳細的,方便日後下筆。

每次讀卡片都有各種組合的想法,所以大綱也是一改再改,我的目標是弄一個合乎邏輯、有重心的大綱。過去寫的文章,自覺只是綜合資料,希望這次可以有點新意。

昔戴東原與姚孝廉姬傳書云:
「然尋求而獲,有十分之見,有未至十分之見,所謂十分之見,必徵之古而靡不條貫,合諸道而不留餘議,鉅細畢究,本末兼察。若夫依於傳聞以擬其是,擇於眾說以裁其優,出於空言以定其論,據於孤證以信其通,雖溯流可以知源,不目睹淵泉所導;循根可以達杪,不手披枝肄所岐,皆未至十分之見也。」

其中「擇於眾說以裁其優」是我向來的毛病,要以此為戒。

暫時已擬好兩章的大綱,下星期再完善另一章,則主體已定,引言結語會在全文寫畢後削足就履,引言可沿用之前的 doctoral proposal, 已有萬字,再補個萬字結語,全文八萬字或者並非不可能。

聖誕回中國香港時再去馮平山碰碰運氣,始終揭書和在網上找材料的手感不同。

新的應用

昨天又請AI(今次用 Claude.ai) 做了個新東西,就是在課文上標注歷屆試題。基本原理仍是php, mysql, 但加入了 java等. Claude.ai 不支援中國香港,我用不被承認的BNO身份才能使用。它比 Monica.im 快一點,而且編程能力偏強。

1. 首先用 Snipaste (免費,Windows store 有) 把一條題目擷取到剪貼板。

2. 貼在 web.baimiaoapp.com 認字,100%準確。

3. 在內部參考檔,用鼠標黃色高光課文相關文句,點擊,可以加試題、註釋、筆記等。

4. 在公開覽閱檔,http://chinesetext.org/ 打開課文,有標記的字句有綠色高光,點擊打開、再點擊隱藏。

*5. 2024.11.22補
又增加了一項功能,用鼠標highlight選擇字詞,會自動在萌典找定義並顯示出來。定義沒有包括例句,以保持版面簡潔,如果是速讀的話,應該夠用,但也有連接可以查看完整釋義。萌典古今漢語均有,不錯的。

我估這些功能應該有點有處,如果我仍在教書的話。

海濱夏夜

現在是夏天,太陽很晚才下山。我慣了日入而歸,所以不自覺地在學校留到七時多。回家吃飯後,已是八時半,星期日圖書館十點關門,回去也只是坐一會,所以索性到海邊走走。

今天風不大,海邊也很少人,散步十分寫意。在威靈頓市中心住,其實不算太難適應。從家裡到市中心,只需五分鐘,再走五分鐘,就可到海邊,跟香港差不多。

外國的月亮又大又圓,是因為沒有雲,四周燈光又少,所以有此誤會。可惜手機拍出來的效果不佳,算了。在海邊慢慢走,靜靜思考,又想起許多前塵往事。

聖誕樹也睡覺了。

歷史文件

今午去買東西,居然被遊行了。

遊行的原因好像是針對國會想通過一條對一份歷史文件的解釋的議案。我遠離政治,加上我只是紐西蘭過客,沒有理會。

午後去買東西,遇上遊行隊伍,心想不妙了。四周都沒有看到警察,我怕被捲進隊伍之中,被認為勾結境外勢力,所以極速到超市。由於這是早有預告的遊行,學校的職員也說今天在家工作,市中心除遊行人士外反而沒有甚麼人。本來中午超市付款要排長龍的,今天卻異常冷清。

威靈頓的市中心就只一條街,一出超市就被夾在人群之中,隨流前進,找到機會馬上脫隊離開。

可能我受的安全教育未夠班,夾在人群之中居然勾起回憶,遊行的有老有嫩,還有人騎馬參與,在音樂聲襯托下在人潮中居然感到有點興奮。但我馬上清醒過來,默念大法,迅速脫隊,繼續做個守法依法的公民。

但人潮熱鬧得像嘉年華會,我也拍了幾張照片。聽說今晚真的有個音樂會,然後散去。

明天太陽依舊東升西降,繼續是 some are more equal,繼續要為生活發愁。

蕃茄工作

要對付限時完成而又沉悶的工作,例如改作文,蕃茄工作法有點用。

蕃茄工作法來頭不少,簡而言之,就是每25分鐘專心工作後休息5分鐘,是謂一蕃茄,每4個蕃茄休息15分鐘。經過試驗,是work的。我覺得背後的原理是人有盼望才能活著,隧道的遠處有光就有希望(雖然也可以是一火車高速奔至),看到終點,就能調動力量走最後一程。正宗的蕃茄是要聽到嗒嗒聲的。

但像我現在沒有死線,隨時可洗手不幹,蕃茄沒有太大用處。不過有比沒有好,起碼心裡踏實些。

我請 Monica 設計這個版面,計時器的嗒嗒聲可以關掉。

Note 的部分可隨手記下,例如完成了多少個蕃茄,又或者分心的事,save 的話也只儲在瀏覽器上,不會傳給人。

https://namyauluk.org/files/index.html

清代司法

黃伯祿的函牘舉隅有三分二篇幅是關於各類教會案件的,也就是說我的論文必然會觸及清代司法制度。

例如:
– 清代地方政府受理案件的程序(信函可代禀呈否?)
– 性質相同的案件教徒涉及其中處理方法是否不同?(例如退婚爭產等)

瞿同祖關於清代地方政府的英文著作,取材豐富,但近年出土的檔案,例如寶坻黃岩淡新等地方司法檔案,加深人們對清代判案的認識。黃宗智轉行搞法制史,與滋賀秀三等就清官判案準則有論戰,昨天看了梁臨霞的書,處處以黃宗智為論敵。

不過他們的爭論不影響我,我最留意的是他們對案件的分類,以及對審判準則的討論。我的假設是:教士與州縣官都以相同準則看涉及教徒的案件,不搞 some are more equal.

無論 Paul Cohen, Alan Sweeten, Liang Linxia 等都詳細敘述案件細節,讀起來有點吃力。我不想花太多篇幅翻譯案件,希望能另闢蹊徑,作有意義的比較。

昨天又看到一篇新文章,是關於黃伯祿的另一著作。作者以中國學者與西方漢學家的交往為切入點,這也是我會寫的一部分。她的材料豐富,尤其有不少法文材料,我沒法超越。但我認為黃伯祿無意以漢學家自居,他的著作都以為教會服務為目的,觀察點略有不同。

上海的學者有地利,搜集材料也佔絕對優勢,但暫時仍未見有跟我雷同的研究,我只能以新視角入手,沒有新食材,只好搞fusion。

如臨大敵

最近紐西蘭國會好像通過了一條法案,大概是否定 some are more equal, 重申 all are equal 之類。我說好像大概,因為我遠離政治,不理世事。

但你不理政治,政治卻會找上門。聽說有公民從北島南下,南島北上,下週二在威靈頓會師,屆時人數可能多達三萬。學校已宣布原定在國會附近校舍上的課改為網課,政府也部署警力,協助人群示威。兩年前這裡有環保人士示威,佔領國會前地,結果被清場。希望今次和平散去吧。

紐西蘭早早封關,遲不開關,雖然抗疫成就舉世矚目,但經濟重創,大街大巷不乏執笠吉鋪。超市的食物悄悄漲價,政府收費大幅增加,例如學生簽證收費倍增。經濟一差就要找出氣袋,東南西北中都沒有分別,上屆政府開支太大,今屆政府要緊縮,自然惹來不滿。

紐西蘭毛利文叫 Aotearoa, 意思是 “land of the long white cloud”. 這裡湖光山色優美,有雪山,有溫泉,四面環海,空氣清新,藍天白雲,享之不盡。只是饑腸轆轆,哪還有閒情看風景。

夏日聖誕

在南極過聖誕是沒有氣氛的。第一,這裡的聖誕在夏天,外面不冷,未能襯出在家中爐邊過溫暖聖誕的感覺;第二,聖誕是外遊的日子,不少商店就像舊日中國香港過新年時會休息半個月,店鋪都關了,沒有值得看的地方。

今晚在超級市場門外看到這個小擺設,頗有趣,白色聖誕,只能用這些擺設表達。今天中午氣溫高達二十度,夏天終於真的到了。夏天日長夜短,晚上九時才完全天黑。

晚上從圖書館外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