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雖然宗教氣氛淡薄,但假照放,聖誕復活都是長假期。
星期五是 Good Friday, 星期日是 Easter Sunday,超市依法關門。星期五及下星期一是公眾假期,星期二是大學假期,接著是semester break兩星期,15/4才復課。
不過假期對我來說也只是照常生活,都是每天到研究室。最近開始按論文大綱集中力量搜集材料,單是黃伯祿的著作目錄我已做了兩天。他的著作雖多,但實體在上海,而且據了解不對外開放,我就只能按書目以及網上有的影象來整理。經驗告訴我,除非目睹原書,單憑目錄是一定會出錯的。目錄說光緒XX年,要自己查對照表判斷是公元XXXX年,不要懶。中國國家圖書館以及上海圖書館甚至是古籍聯合目錄,也不能輕信,因為也會有錯字。至於其他人的論文,更是以訛傳訛。
讀書順籐摸瓜,時常會發現有些書以前忽略了沒有看。可惜此間書太少,我已充分利用館際互借,也從公益網站買了不少,但仍有些總是找不到。如果有機會,我會先去臺灣找找,因為耶穌會士在1949年前把好些珍品從上海運到菲律賓,再輾轉運到臺灣。至於上海,老同學勸我不要去,我估即使去了也不會有機會接觸到想看的書,所以或者不去了,政府的跨境八達通,我大概用不著了。至於外國,最想去的是Boston College, 是耶穌會大學,有個Ricci Institute for Chinese-Western Cultural History. 按我所知以前陳綸緒神父在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的材料已搬到 Boston College. 法國以及梵蒂岡,雖然一定有珍品,但我連印刷體的法文也未能通解,手寫的檔案更是有字天書。拉丁文也一樣。所以除非有明確目標,否則可能也只是永遠的計劃。
到最後,可能只是固守一隅,紙上談兵。
不覺上了六個星期的法文,每次上堂之後都大受打擊,因為聽懂的不多,說話更是錯漏百出。我是能理解文法的,只是聽講都仍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