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危機

紐西蘭最大城市奧克蘭近年治安轉壞,經濟不景,通脹嚴重。我在Youtube看到,有的日光日白偷取人家的鞋,有的光天化日到便利店搶錢,有的用車撞毀大閘然後搜掠,不可謂不擔心。

更令人擔心的是教育水平,不少家長都擔心紐西蘭的學術水平不足以跟其他國家競爭。比如說,這裡奉行無家課政策,放學就是放學,功課在課內完成。最近新政府上台,推行了一些新政策,例如上課時不准用手提電話,語文數學要多點課時等等。

今天政府煞有介事提出要蒐集全國學生出席率,因為去年年底的統計發現,全紐西蘭經常上學的學生只有45.9%!!!(出席率達90%的已叫經常出席)〔已沒落的大英帝國也有87%〕

其實紐西蘭的學生應該很幸福,第一,免學費;第二,舊政府的時候有免費午餐及交通津貼;第三,讀書壓力應該較輕。當然,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有的因為疾病,有的因為被欺凌,有的實在太窮,所以沒有上學。不過,似乎更多是因為去旅行、參加運動比賽等所以缺席。

我記得女兒讀書時學校很緊張出席率,一旦沒有出席,就有電郵給我,把我嚇個半死,我還以為這裡的學生不會逃學。

沒有一套制度適合所有人,有人認為大陸的河北衡水模式才能推動學生讀書,又或者東亞的補習風氣才能鞕策學生努大學習天天向上。但有些人是需要多點空間才能成長。我衷心感謝這裡的學校,讓我的女兒重拾學習的興趣,也培養她的學習能力。三年疫情,我沒法在她身邊照顧她,逼使她要靠自己面對困難,自己做決定。

在紐西蘭讀書,不保證成龍,成蟲的可能性還可能高一點,不過,自由的空間,能讓小朋友發揮個人的天賦,也許更為重要。

持續學習

學校有個小組專門安排講座給研究生,不計CPD,自由報名,可網上收看,可現場參與,報了名不出席不會收警告信,沒有高層查問。

今天聽了個 Word 的講座。雖然我知道 LaTeX 更勁,但我的論文主要是文字,不會有方程式等怪符號,Word已夠用。但 Word 的功能我其實只是略知一二,所以我就報了名參加,我當然參加網上班。

其中有些功能我從未用過的,例如加入章節標題等,也有的只是最近才試用,例如在一份文件中多人作評註等。其中有一項功能是把幾個 Word 合併成一個大檔,但主持人說有機會會把檔案毀掉,如果要用就要小心,出了問題不用找他,因他不會協助善後。

所以我會 1. 先設定全局,例如原來學校要求 1.5 spacing (Turabian 是 double space 啊!) margin 最少要 2cm, 字體要 12 號等。2. 每章一檔。3. 多做備份。

***
主持人說 Youtube 很有用。我也同意,只是要披沙揀金,有的好東西是可遇不可求。

我天天都有看 Youtube。Youtube 於我最大的意義在懷舊,我的精神生活仍在八十年代,聽的也是那時代的歌。雖然有些歌手仍然在唱,但無奈歲月催人,我覺得仍是舊日的好。當然也會聽一些長知識的,因為不少名家會在Youtube出現,可以一睹風采。Youtube 是沒有組織的,所以很易迷失,變成遊蕩。但我可以選擇看什麼,不看什麼。這年頭,選擇的自由要珍惜。

四字成語

最近收到澳大利亞中國研究協會的一個研究問卷,是判斷四字詞是否成語的研究。其中列出90多個四字詞,要求你判斷是否成語。有興趣的可以參加:
https://www.csaa.org.au/2024/04/call-for-participation-chinese-linguistic-study/

小時候要考升中試,其中必考的項目是成語,所以曾買過五用成語辭典之類的書。升上中一,老師建議我們買本上海印書館的中國成語大辭典,於是我就去中環找這間書店,此後幾十年,斷斷續續的去過多次,但最近去的時候摸門釘,不知是否仍在營業。

即使讀書教學四十年,但成語與四字詞怎樣分?說實在的我也不甚了了,只好訴諸權威。

現代科技發達,中國香港中文大學有一個漢語多功能字庫,裡面有個成語彙輯,收錄了六本具代表性的成語辭典。
①《成語辭海》(中國)
②《漢語成語源流大詞典》(中國)
③《漢語成語大辭典》(中國)
④《中國成語大辭典》(中國)
⑤《商務成語大詞典》(中國香港)
⑥《遠流活用成語辭典》
你輸入詞語,就會列出這六本辭書中有多少本視這四字詞為成語,六本都有的,自然是典型成語,六本俱無,當然不是成語,至於其他,就只能自行判斷了。(漢語多功能字庫功在士林,但主事者已移居英國,未知會否繼續發展。)

https://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mf/idiom.php

我試用了一下,不錯。例如最近看到有人提到 “掩耳盜鈴” ,即是說聲如洪鐘仍說聽不到,諷刺有些人自欺欺人。我百分百肯定這是成語,檢索一下,居然中國香港的商務成語大詞典沒有收錄。

我又試另一個詞語 “視若無睹” ,即明明事實擺在眼前,卻偏偏說看不到。我覺得這可能大概不是成語,檢索一下,居然有五本列作成語,只有遠流活用成語詞典沒有收錄。遠流是臺灣的,或者另有所見。

又例如 “諉過於人” ,即認為一切責任全在某方,把當前中國香港的困局視為晚清慈禧的責任等,我覺得這極有可能不是成語,檢索一下,居然有一本列作成語。

終於找到一個六本成語辭典都有收錄的詞:畫餅充飢。根據百科百度,是指畫個餅來解除飢餓,用來比喻空虛的名聲、願望,徒具形式卻不解決實際問題,或比喻用空想自我安慰。最近常聽到有人說要做大個餅,這些人可能沒有讀過多少中文書,畫餅充飢也許還起到點心理安慰的效果,阿茂整餅卻是沒事找事,多此一舉。奇怪,這個詞居然沒有一本成語辭典收錄。

冬季時間

今天紐西蘭轉冬季時間,時鐘向後撥一小時,跟中國香港的時差是四個鐘,即紐西蘭快四個鐘。具體的感覺是早了天黑,下午六點就開始天色昏暗。

中國香港也有夏令時間和冬令時間,小時候試過,查查維基,原來中國香港自1980年起已沒有夏令冬令時間了,但世界上仍有三分一國家有夏令冬令,其中包括主要經濟體如歐美,紐西蘭雖然是小國,但也有夏令冬令。

轉時間就要撥時鐘,但我已沒有用手表好幾年了,手機自動調較時間,毋須操心。本來我是用手表的,但近年買的casio表,都曾無預警停了,而且電池是新的,應該是機芯問題。手表如果不可靠是沒有用處的,所以索性不買了。平時上課,夠鐘不下課學生會警告你的,所以無需手表;測驗可以用課室的電腦計時,無需手表;日常生活用手機足以取而代之。

又:今晚吃了塊炸魚,回味中。索價約港幣25元,在寒風之中吃熱辣辣的炸魚,其樂無窮。

戰爭紀念

這兩天終於放晴,威靈頓雖小,但景色多樣,在學校的小山丘往外望,可以看到海,看到遠處的山,晚上也可看到百家燈火,雖然沒有無人機及月月煙花的熱鬧,但能在地球南端享受一下寧靜,極為難得。

這是從學校下山時拍的,遠處中央的建築物是 National War Memorial,已有近百年歷史。紐西蘭在兩次世界大戰都未被波及,但因為要支援大英帝國,所以也有傷亡。每年4月25日是澳紐的 ANZAC Day, 以紀念犧牲的英魂。(香港的西灣墳場,也埋葬了一位紐西蘭士兵。”Their name liveth forevermore”)

通報格式

用英文研究中國,理論上並不新鮮,但論文格式好像未見統一。歷史科向來奉芝加哥大學的 Manual of Style (now in the 17th ed.) 為圭臬。[該書全面,但有些只是印刷的標準,學術論文一般依 Turabian (now in the 9th ed.) ,但有不少中文的細節好像找不到。今天正在糾結古書頁碼用 A 還是 a (我記得40年前彪哥教我們寫 葉十上,不要寫 頁10a),查 Turabian 無果,查耶魯、柏克萊、愛丁堡等補充材料也未見 (他們的補充只列現代著作的寫法)。在網上游蕩,發現了 T’oung Pao 的格式資料。

T’oung Pao (通報) 是老牌學報,1890年創刊,文章以英文法文為主,是歐洲大陸的權威學術刊物,編輯先後有高第、沙畹、伯希和、戴密微等,粒粒巨星。因為歷史悠久,又以研究古代中國為重點,所以夠權威。將來有人質疑我的格式,我只要說我跟 T’oung Pao, 大概可以馬上解決。我認真看了他的格式要求,頗仔細。基本上,T’oung PaoChicago Manual of Style 為主,而標點也聲明要依美國標點準則。有些我向來沒有注意,或頗有疑惑的,都有說明,略舉幾例:

英文用美國拼法,即使英籍人投稿 T’oung Pao 也要依循。
中文字體要用宋體。英文要用 Time Romans 12.
中文字必須用繁體字,即使原書用簡體印行也不例外。
卷數頁數格式是 1.10a (卷一葉十上)
中日文圖書毋須把書名譯成英文 (Hooray!)
……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說字的串法要跟 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 人名地名要跟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其實早已由美國出版], 今天又搜了一下,Webster 連用 大英百科 月費要美金 13 左右,有點貴,其實網上可以查,但線上廣告鋪天蓋地,影響閱讀,或者真的要用時才訂一個月看看。)

還有些極細微之處,總之單是記格式已用了我不少記憶體。

通報的規矩如下:
https://brill.com/fileasset/downloads_products/Author_Instructions/TPAO.pdf

健訟息訟

這星期幾乎天天下雨,尚幸只是微雨,不影響出行。但今晚雨有點大,我就只好宅在家中。每天我都到超級市場買點東西,家有餘糧才較放心。上星期復活節假,超市依法關門,即使假後復業也因為未能及時補貨,所以貨格空空如也,我買不到食物,幾乎厄於陳蔡,要風雨絃歌,幸好過了一天,終於恢復供應。

之前談過正餐,今次談零食。零食都是邪惡之物,但健康的又必然貴,也不會好吃,所以通常都是找邪惡之物。零食首選紐西蘭土產Whittaker朱古力,尤其杏仁黑朱古力,吃不停口,減價的話,不用港幣25元就買到一大排。其次就是薯片,厚切,不用10元一大包。另外就是餅乾,也是不用10元,可以吃幾餐。我天天磅重,一見勢色不妥就會自動調節食量。

昨天收到從淘寶訂的書,郵費不算貴,船運約港幣15元,五星期寄到。這本山本英史的作品,去年才譯出,跟我的研究直接相關,可能因為太新,沒有公益版,查 worldcat.org 暫只見到浙江大學圖書館有買,我估不能館際互借了,所以索性自己買。山本英史這本《新官上任》,以清代的官箴書為切入點,觀察清代縣官的職場生態。其中的附錄是公牘,正是我想多點了解的東西。

又因為清代縣官以刑名、錢穀的表現最重要,所以地方政府特重司法案件。說特重司法,準確點說應該是極力避免出現案件,因為大案要先草擬審判意見再交上級定奪,分分鐘被批評;至於小案,雖然有自行裁判權,但最好是不了了之,以調解代狀訴。偏偏在舊社會蟻民(狀紙中人民自稱為「蟻」)要討個說法就只有訴訟一途,所以清代人民是健訟的,即好打官司。而想政府受理案件,就要誇大案情,訟師就以吸眼球的筆法代寫狀紙,於是形成人民健訟,知縣想息訟,訟棍則唯恐天下不亂。

我的假設是:以上是黃伯祿的書被主教定為限閱的原因。

又: 最近買了不少網上字典,字典數字化是有益學術的事,第一,檢索詞頭方便,拼音倉頡手寫均可;第二,部分字典可用詞語檢索,查字義更快捷;第三,部分字典具全文檢索,即可在釋義項中檢索,例如我可以用 “出師表” 反向檢索字典中出自出師表的所有例句;第四,西文字典可按動詞變態及名詞變格反查原形 ,甚至一鍵列出該動詞conjugation表,名詞declension表,不必靠估,一目了然;第五,價錢不會平太多,但不佔地方,功德無量。目前已買: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牛津英漢第10版,American Heritage 5ed, Collins 德英、法英字典,另外有些字典版權已過期,有心人重新整理,如Lewis-Short Latin, Whitaker Latin, Monier Sanksrit 等.

我極力推薦 Wiktionary, 免費,多語種,有國際音標,有發聲功能…。除了網頁版外,也有些很便宜的app做出更適合手機用的介面,是學習神器,可在 appstore/googleplay 搜尋一下。

網頁版
https://www.wiktionary.org/
Android App (官方)
https://diff.wikimedia.org/2012/06/19/announcing-the-official-wiktionary-android-app/
iOS App (推薦) [美金0.99元]
https://apps.apple.com/na/app/mobile-wiktionary/id1519243321

生活雜碎2

理髮
今天去理髮。現在只我一人在紐西蘭,理髮只能假手於人了。我要求低,剪短就行,髮型屋索價35(約港幣163),性質如快剪,不洗頭,效果還可以吧。
四十年前在美國,是自己剪,用刀片式的削髪器cut短。後來有一香港同學來校,他就教我怎樣手執一截用較剪剪短,一圈圈一層層地剪,就這樣互助過了兩年。(其實他只來了一個學期,我後來怎樣剪自己也忘了。)

放假
維多利亞大學是三學期制,每學期十二週,每六星期放假兩星期,二月底開學,三月底放假,適逢復活節,五月學期完結,考試,七月初再開學。一般學生只讀兩學期,夏天只有少數學生在,一年上課不夠半年。於我而言影響不大,校園寧靜些我更喜歡。至於功課負擔,我估應該還可以吧,但也不會太輕省。以我旁聽的法文為例,文字功課不多,導修我沒有上,好像是說話練習居多。但每週三節課,每節五十分鐘,連同導修一節,如果讀四科,也佔了不少時間。
想當年港大每科每週只有一小時lecture, 導修每兩週一次,十分輕鬆。我二年級時讀五張卷,三年級時讀三張卷,上課時間甚少。我總是開學就盡快開工完成論文初稿,慢慢修訂,其他時間就用來看書,十分優游。港大三年,看了不少書。現在也會是三年,自問尚算勤力,希望天道酬勤,順利卒業。
有時我也會想到下一步,雖然到時候已年近古稀,但只要身體尚可,我仍是想再讀書。大概到時錢已花得半光,再出國已不大可能,在香港讀又要先漂白消毒腦袋,恐怕洗不乾淨要再教育。但不在學校掛單就沒有利用網上資源,無法研究。
還是先搞定目前的論文吧,說不定,三年後中國香港已…

生存
今早在路上遇到來自內地的同學,他們夫妻倆同時在這裡讀博士,都是現代文學方面的。他們年輕,在學術上大有可為,但要在大學找教席並不容易。他們反倒羨慕我,讀書純為興趣。我的難處大概自己才最清楚,例如英語能力始終不濟,寫與講仍沒信心;老花嚴重,看書快要用放大鏡了;年紀偏大,混在年輕學生中十分不自在… 而且他們年輕,是這裡想吸納的移民,留下來沒有困難,而我已超齡,只能返大灣區養老。

觀今鑑古

增廣賢文云: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

今天假期,校園分外寧靜,但也有幾位即使圖書館閉館也回校找個清靜角落溫習,可敬。這裡的學生目測上課十分專心,有人缺課,但比例不高。以我旁聽的法文為例,前天是假期前夕,仍有一半人出席上課。

今天讀 Paul A. Rule 一篇談利瑪竇規矩的文章。1707年,教宗特使多羅在我國公然頒佈教宗諭旨,禁止中國天主教徒祭祖祀孔,康熙大怒,以其公然侵犯我國主權,粗暴干涉我國內政,說三道四,肆意抹黑,公然挑戰,指手劃腳,故意捏造,罔顧事實,一意孤行,肆意踐踏,顛倒黑白,不自量力,惡意中傷,無理打壓,政治挑釁,別有用心,傷害我國民族感情,拿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辱華,不會得逞(以上措詞在學習中)遂於1707年4月18日,作出重要指示,「諭眾西洋人,自今以後,若不遵利瑪竇的規矩,斷不准在中國住,必逐回去。」並謂守規矩的教士,要向中央領票(約等於今天的中國香港行政長官證明書)方可繼續傳教,否則後果自負。(Paul A. Rule, “What Were ‘The directives of Matteo Ricci’ Regarding the Chinese Rites?” Pacific Rim Report, 54 (2010), 1-8.)

只是所謂「利瑪竇規矩」的具體內涵其實並未見諸利氏的文字,最早的只有利氏死後幾十年 Jean-Dominiqu Gabiani,S.J. 的一篇綜合說明。一般理解利瑪竇認為祭祖祀孔不是宗教行為,所以毋須禁止,但 Paul Rule 指出利瑪竇不反對祭祖祀孔,並非因這些不是宗教行為,反而認為其根源在於宗教,但利氏認為這些行動本身不是拜偶像而已。利氏不反對祭祖祀孔,因為認為其背後的人文精神,與天主教並無衝突。

今天報章報導內地南通市禁清明節燒紙錢,謂迷信云云,但澎湃新聞,居然引述專家反駁南通市的做法,認為只是民俗,不能說是迷信云云。(->這裡)

可見利瑪竇有大局觀,領先世界幾百年。

美國人類學者 Fred Blake 2011年寫過一本研究燒紙錢的書,Burning Money: The Material Spirit of the Chinese Lifeworld,Blake認為「借助對紙錢這種具體實物的操作和儀式表達,紙錢成為緬懷逝者和實踐仁、孝等人際關係義務的情感表達的客體化。…最後,紙錢反映的不是一種宗教、不是一種信仰、不是一種意識形態而是一種總體的文化形態和物質精神。人們對於紙錢的態度矛盾,是對於社會秩序的就範也是反抗, 它反映的是中國人對於生活世界的一種特殊構思」(https://m.thepaper.cn/wifiKey_detail.jsp?contid=3195631#)

就範也是反抗,躺平,但又表態,對我這個中國香港人來說,太深奧了,大腦已交付有關方面消毒中,暫時未能操作。

中文舊課文有聞一多新詩也許,居然也找到點證據。

也許 ──葬歌
也許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許,也許你要睡一睡,
那麼叫夜鷹不要咳嗽。
蛙不要號,蝙蝠不要飛,

不許陽光撥你的眼簾,
不許清風刷上你的眉,
無論誰都不能驚醒你,
撐一傘松蔭庇護你睡,

也許你聽這蚯蚓翻泥,
聽這小草的根鬚吸水,
也許你聽這般的音樂
比那咒罵的人聲更美

那麼你先把眼皮閉緊,
我就讓你睡,我讓你睡,
我把黃土輕輕蓋著你
我叫紙錢兒緩緩的飛

生活雜碎1

起個題叫生活雜碎,因為雜碎應該還會陸續有來,所以列出序號1,沒有主題就用雜碎充當吧。

天氣
威靈頓一日有四季,現在早上約11度或以下(今早9度),日中可達17度或以上(今午15度),不算太冷,有人仍穿短袖,但也有人穿羽絨。但最可怕的是狂風,昨晚過馬路時要借燈柱靠一靠,因為站不穩。而昨晨今晚都有雨,不算大,但每次下雨後,天氣又會再冷一點。威靈頓沒有南島那麼冷,夏天又沒有屋崙熱,尚可適應。我發現這裡也有不少家庭有冷氣,但我這個夏季只開過一次風扇,大部分時間還要穿件風褸。

人情
紐西蘭有壞人,you name it, you get it. 例如最近有國會議員被揭多次高買,殺人放火也不是百年一遇,社團有制服騎電單車招遙過市而旁若無人,禮崩樂壞,治安遠不及由治及興的中國香港。但這裡的人一般而言較友善,食肆商店固然如此,即使陌生人也會跟你打招呼,沒有人理會你是否行走的50萬,也沒有人對你特別關愛,一言以蔽之,淡於水,君子之交。中國香港不過是地球上一個小點,人家對中國香港可能認識不多,也未必有興趣知道中國香港由治及興的故事,所以除非有人主動問,否則我難以說好中國香港故事。

作息
結廬在人境,只能將就遷就,晚上車較少,我昨晚提早就寢,早上5點半起來,也可以。約6點左右車就多起來,例如巴士、垃圾車等引擎聲浪特大,而電單車又總愛加大馬力奔馳,極討厭。以前在中國香港就是怕被雀鳥吵醒,就跟牠們鬥早起,現在又要跟車鬥早起,有點無奈。

火警(演習)
來了半年,走了兩次火警,一次在家中,一次在學校,學校那次是演習,家中的那次就原因不明,總之消防有到來,擾攘半個鐘才可上樓。學校迎新時強調威靈頓的救護車是免費的,但紐西蘭其他地方未必是。至於消防,我不太肯定,因為上次住旅館,說如果煮食觸動火警警報,勞動消防出動,要收紐紙幾百云云。一兩個星期前,威靈頓某apartment住宅發生爆炸,原因未見報導。這裡的apartment較獨立屋便宜,有人說住在apartment像 living in hell. 大概有些高樓管理不善,漏水嚴重吧。我住的apartment是酒店分拆出售,部分房間仍是酒店管理的,公共設施共用,所以他們會較著緊。這裡的大廈是沒有管理員的,一切靠自律。規律也有的, 例如說不准在室外晾曬衣服,室外看到你在室內晾曬的衣服也不准。入境問禁,只好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