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遊記

大鄉里出城,一生人第一次到日本。多年前校監神父某次聚會問教師,誰沒去過日本,我記得約六十人中有四個舉手,我是其一。

抵達東京,坐巴士到新宿酒店。

第一個感覺是人多,超級多,日夜都繽紛,外國人也不少,即是說中國香港沒有的,這裡都有。

第一晚在酒店附近的商場逛,地下鐵商場的店鋪多,酒店附近大型的百貨公司也有四五個。貨品很便宜,至少比中國香港平。我只是逛,沒買。

第二天早上去教會。英語及日語聚會分別在兩層同時舉行,然後合併同領主餐。英語部大概有十人,有美國菲律賓迦納等,講道的是日本人。日語部大概有五十人,中老年人居多,不少穿西服,很隆重。聚會的地方很大很漂亮。

下午去淺草,有古寺一所,毗連購物街,接踵摩肩。

待續。

哈囉日本

Bye HK

Hello Japan

四字詞語

晚清巴黎外方傳教會的法國傳教士童文獻(Paul-Hubert Perny)寫了一本《西漢同文法》(Grammaire de la Langue Chinoise Orale et Écrite),其中有一小段談到中國的書信體,因為與我的研究有關,所以要抄錄:
“The Chinese epistolary style is difficult to define. It is like water that takes the shape of whatever vessel contains it. The epistolary style can be simple, flowery, graceful, elevated, diffuse, laconic, or sententious, depending on the person to whom one writes. It is the true Chinese Proteus, as it can take as many distinct forms as there are writers. Nowhere is the flexibilit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haracter shown as vividly as in the epistolary style. The social situations of the writer, the motives for writing, and their literary education can vary infinitely. The Chinese epistolary style will accommodate all these varieties. Perhaps no other language offers anything analogous.”

一句以蔽之,即中國文字之精妙,非他國文字可比,其中又以書信的遣詞用字最為突出。童文獻這位教士,可能不為人所熟悉,但他實在唱好唱響中國故事,要大書特書。他曾著有中國優於法國一書,舉出28條理由 (見下文),立場鮮明;又主張尊重中國文化,重視學習中文,在當時的天主教傳教士之中,獨樹一幟。

中國書信,博大精深。Antji Richter 曾編有 A History of Chinese Letters and Epistolary Culture 一厚冊,由 Brill 出版;而 Dániel Z. Kádár 亦著有 Historical Chinese Letter Writing。但兩者都沒有提及公函,我希望可以鑽空子。

傳統書信,尤重四字詞。最近,我想找「X之以X」的句子形式,在 Google 可以用 ?之以? 來搜,但只能搜到網頁,雜訊太多;如果有語料庫之類,可以用正則表達式查,則更精準,可惜我未能找到可以用正則表達式來查找的語料庫 (或只是我不懂)。北京語言大學的BCC語料庫比較切合我的需要,用 v之以n (即動詞+”之以”+名詞) 找到很多例句。只是:”BCC最新更新:开辟了对话频道,其中语料库规模约5亿汉字,语料中过滤了敏感词及话题。” 過濾了的語料庫,始終有點遺憾。

最多的可能是「嗤之以鼻」,有超過二千條。

據漢語大詞典,「嗤之以鼻」指用鼻子吭氣,表示看不起。不過,原來也可以用「嗤之以目」、「嗤之以身」,可供政府官員抄考。「目」與「身」也可以用來吭氣,中國語文之精妙,可謂歎為觀止。

用我的十二篇系統,也找到幾句。十二篇學到的只有「X之以禮」,中文科不實用,於茲可見一斑。

附:童文獻認為中國優於法國的28個理由,抄自郭麗娜、鄭瑩:〈晚清貴州教區教務長童文獻考〉,《澳門研究》,2017:2,頁123。

中國比法國更古老;
國土更遼闊;
人口更多;
政治更清明;
文明更悠久;
君主制的歷史更古老;
政府架構更簡單;
政治和社會體制更穩定;
公民更自由;
風俗和文明具有歷史延續性和一致性;
中國比法國更早立法,律法有連續性和一致性;
更早提出和實踐社會經濟理論;
文明更加平和;
注重道德和哲學教育;
敬重祖先;
婚姻制度健康,宗法制度健全;
漢語比法語更古老和統一,更通用,更豐富;
教育自由;
更早成立公共救助機構,而且數量更多;
中醫學研究和治療法比西醫更古老;
國民教育到位,社會風氣良好,中國人彬彬有禮;
文化、科學和藝術更加古老,博大精深;
自由藝術發達;
天文學的歷史悠久;
農業成熟、園藝業精緻、養魚業發達;
尊重權威,社會有序;
優先發展實用性的藝術、職業和工業;
最後是礦產豐富。

小修小補

今天仍是努力做些修補工夫,例如把文言十二篇的自動注釋改為可選萌典或漢語大詞典,那麼就可以集考評的官方定義與字典定義於一頁。又因為搬了家,有些頁出現了無法解釋的異常,只好東拼西湊,恢復其功能。如今有三個網站加一個網誌掛在新址,天天備份,以防萬一。

繼續看文章。中國香港的公共圖書館有中國知網,下載論文十分方便,大陸版只有CAJ格式,而且是簡體,中國香港版可選PDF,且是繁體,更合我用。讀這些PDF時,如果用Edge打開,可以選擇句段譯為繁體,再剪貼到我的筆記資料庫。但我會同時把他們抄在卡片上。手抄卡片可靈活調動,抄的時候也可以選擇取捨,加深印象;先剪貼入電腦則既可提高閱讀速度,也可留個電子紀錄,方便日後搜尋。

今天試用了Powergrep5,我估我會投資美金200元買這軟件,因為它可以一口氣把我近20G的檔案搜一遍。除了字詞外,它支援 Regular Expression 搜尋,可搜的檔案有PDF, Word等。新書多數已有PDF,公益版的我用OCR粗略認了一遍,勉強可用。例如我想找傳教士學中文的情況,我用 (learn|學|学).?(ing|ed)?\s*(漢語|汉语|中文|Chinese) 這個 Regular Expression,就可以把繁簡中英學中文漢語的片語找出, 例如 learn Chinese, learned Chinese, learning Chinese, 學中文、學漢語、学汉语、學寫中文、學說中文等。有時忽然想起某詞語在某文章出現過,但過目即忘,有了這工具,可補不足。

我之前買過不少這類軟件,但很多不支援中文或只有限度支援中文,例如 FileLocator Pro,介面不錯,但中文未能全部搜出;Search and Replace 等老牌軟件,不支援PDF; 有一個佛經用的CBGrep,很好,可惜只支援佛典。另外早期有龍捲風,但要先建立索引,超慢;寒泉好像也有個類似的,我教文化科時用過,但也不支援PDF;Google 早年有一個 Google Desktop,但也是要先建索引,會拖慢系統,Google 也放棄了。這個 Powergrep5,支援中文,美金200元,要咬緊牙關買下來。

一網打盡

自1996年始建網站,直到今天寫網誌已差不多三十年了。在新時代,真心話只宜在腦海裡跟自己講。三十年來的文章約三千篇,近日作一次大清洗,利用 WordPress 的 Export Import 工具,合併為一。舊日不同名稱的網站一網打盡,雖然圖像連結有問題,但文字總算合而為一。

這個網站放在銅牆鐵壁之內,存於美帝深山之中。

字典使用

文字累贅,還是用視頻說明。

https://chinesetext.org/dictionaryfull.html

先利其器

去年10月開始,我每天都有寫工作日誌,就是看了哪些書,做了哪些工作,還有一些待辦之事等。我用 Word 做了一個進度日誌,過了一年,一片混亂,一來檔案大,程式慢,要苦等,二來開始時沒有好好規劃,看起來有點亂,要整理一下。

今天花了點時間整理這個紀錄,改用電腦記事,是典型的CRUD (Create Read Update Delete) 格局,順便也把過去一年做過的工作速讀一遍。同時也做了個形式差不多的,用來記待辦事項。這些紀錄有助我回顧工作,撰寫進度報告,大概也可以作日後的回憶。

新的總目錄,當然是叫 Monica 給我美化。閱讀部分可選萌典與漢語大詞典。

另外也做了個貼上任何文章,就可以利用萌典和漢語大詞典查字義的網頁,同時把查讀音的漢語多功能字庫放在側邊,或者方便教學。使用方法見另一文章的短片。

這是成品,https://chinesetext.org/dictionaryfull.html

新的開始

2025快到了。自讀書以來一年的生活都是以 1/9 為起點,退休之後,加上紐西蘭大學在二月底才開學,於是改以1/1為起點。

每年都會用一本行事曆,以前用的比較厚重,因為要計劃每一班的教學進度,例如教四班中文要安排四班全年每天的安排,而自己每天也有大大小小的事要處理,校務科務家事國事天下事;如今生活簡單,每天有個格仔填寫已夠,實際上有時也只是空格,所以行事曆可以極簡。封面用淘寶買來的書布,花碌碌,應該不易丟失;內頁只有月曆和週曆。雖然生活安排多已用電腦記事,但手寫仍是不可少的,起碼較實在。

自製電腦行事曆,太多,要加個總索引。只要備份充足,資料遍佈世界,藏之名山,電腦仍可信賴。

自製行事曆,隔了一年沒有做書,有點生疏。計劃 2026.10.1 提交論文,雖然仍未著一字。

再度啟航

屢敗屢戰。

南遊續錄應該可以重新出發了。(第N次重新出發,後台由cyberPanel改為cloudPanel再改為aaPanel, 用 Apache 不是 Nginx 架構,似乎跟以前的操作較接近,特別是怎樣用密碼選擇性保護檔案。)

基地核心是 linux 的 ubuntu 版本,用 aaPanel 作後台管理,可以容納多個網址,只要有個註冊網址,就可以掛在我的服務器,全離岸操作。

現在可以免費申請 SSL 證書,即是說可以用 https,而讀者不會再看到網站不安全的警告字樣。不過這 SSL 要續期的,也是免費,在 dathorn 每張年費 45 美金,比較之下省回不少。

這個新基地在新加坡,應該比澳洲快一點。我是堅定支持中國香港的,可是我用的平價 Vultr 公司不支援中國香港,亞洲可選的機房只有新加坡、南韓、日本等,同級的 Digital Ocean 亞洲也只有新加坡機房。當然,中國香港可以用阿里雲、騰訊雲等,機房在祖國,硬件網速應該完勝,但收費稍貴,我還是用美帝的 Vultr 了。

*事實證明我仍是愛國的。剛才查了一下,aaPanel 是宝塔面板的國際版,據說國際版不用綁定手機號碼,所以內地不能用。

** 2024.12.20
過去寄人籬下,分租機房,一切有房東打點,滿以為獨立自主,定能無縫適應,但世事怎會如此順利?
建好基地後,先建南遊續錄,免費申請了 SSL,準備日後把南遊錄也搬來。然後把文言十二篇搬過來,因為這些材料是已陳芻狗,即使搞亂了也沒有所謂。起初一切正常,但慢慢問題陸續浮現,例如常用的工具未能安裝,不過有解決方法,可是用 regex 方法搜尋時卻出現問題。regex 是分析搜尋文字的利器,不是完全不能用,而是某些搜尋方法不能用,使我的分析能力大打折扣。我感到奇怪,程式沒有變,在別的地方能用,搬到這裡卻不能用,應該是機器設定的問題。請教 monica,確定是資料庫版本不同的緣故。到舊址查看設定,再在新基地用相同的版本重建,果然成功。此番移居,monica 居功至偉。技術問題雖然可在論壇發問,但有沒有答案、答案是否針對我的情況等都說不準。AI 則不然,你把具體的背景情況問題給它,它會不厭其詳就你的情況分析並作出建議。雖然我知道它也是在網上搜尋,但它搜尋廣泛深入快速,最重要的是綜合分析,省去我不少時間。ChatGPT, Claude.ai 不接受中國香港用戶使用,Perplexity在程式方面似不理想,還是 monica.im 可愛。這些 AI 通常是約美金20元一個月,我四款都用過 (其實還有POE),始終覺得 monica.im 較合用。它不算快,有時會死機, 但功能較多。例如我截圖給它,它可以認字;把單據影給它,它可以計算並分析;請它寫個php, python之類的程式,它能化繁為簡,並能美化外觀;使用電腦時遇到問題,例如設定、使用等,它能把問題重新編寫,變為具邏輯層次的小步驟 [這種把問題問得更好的方法,甚好],然後給予實際幫助;請它寫文章,它四平八穩,但帶點AI腔;請它搜集資料,雖然有時有腦霧,鹿馬不分,但也有我沒有發現的東西,可供進一步研究。Google給你海量資訊,AI給你整理綜合,生活更覺方便。但資訊真偽難辨,十萬里上下四方,五千載今來古往,獨立慎思明辨,拒絕迷信盲從,仍是千古不易之道。

***2024.12.20
新舊兩站成功合併,一站一制,開啟新時代,舊的會隨風而逝…
現在有兩個基地,一個在美,一個在新,都要$$,怎樣長期發展,充份利用,正在盤算中。美國的有專業房東打點,應較穩定安全,只是空間較少,申請SSL證書貴;新加坡整體較平,空間較大,SSL證書免費,可以享受獨立自主,但隨時因技術失誤一click勾銷。目前想到的有幾個計劃,handujuyu.org 無端被學校打壓,列作禁止連結的網站,一個吉網剛剛建成,內容空白,卻無辜受壓,不明白,而handujuyu.online續牌費是.org的一倍,不化算,已註冊了 handujuyu.cc,先重複建網,到南極學校試試,如果連結無問題,則廢舊用新。教會網曾申請過SSL,現在棄用,可能有人因此未能登入,但因網址在官方機構註冊,我要看看能否搬,謀定後動。女兒的網站也有SSL,比較重要,暫時不搬,乖乖付上SSL年費美金。以前的各版牢騷,會用新網址合併為一,重門深鎖,劃地為牢,藏之名山,孤芳自賞。新站用 Google Drive 備份,另手動備份放 One Drive,兩個 Drive 的本地版放在中國香港和南極四五部電腦內同步,一切一切又在 pCloud 歐洲深山的機器雙重備份,希望資料明日之後仍會存在。

居無定所

如果這裡久未更新,可能我已移居 南遊續錄 了… 請點擊下址…

https://45.76.120.223/